对联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不光要传存它的文化内涵,同时更应发扬光大,有所创新,并要跟上时代文化特色,不该拘泥于死板的格式!如前不久头条出一上联,其中有"杨柳"一词,很多网友对下联时,只注重"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下联必须用花和草对之,或必须用两种植物对之,恰恰对得平庸乏味!因为"花草"谁都会对,谁都知道,则落入了俗套,达不到令读者一看便眼前一亮的效果!其实,"杨柳"一词不光指两种树,还泛指柳树,毛主席"春风杨柳万千条"的诗句,就专指柳树。柳树则可引伸为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对联上下联在内容上必须互相关联,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珠联璧合。如果上下联不相关,即使词性相对,句式相同,也不能称之为好的对联。
词性相对,句式相同。所谓 词性相对,就是“实对实,虚对虚”,什么词性对什么词性,名词对名次,动词对动词,等等。所谓句式相对,是说相对的词性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比如“喜报英雄门第,春到光荣人家”,“喜报”对“春到”,“英雄门第”对“光荣人家”。
优秀对联,不光对仗工整押韵便是,还有用词新奇,意境独特引人入胜、完美融合,上下意思连贯,逻辑缜密,并具真实感人的故事,才能令人赞叹,传世不衰!
字数相等,节奏一致。各联本身字数没有定规,一般的,上下联各在四个到二十多个汉字左右。上下联相对应的句子节奏点必须一致。例如,一副七言对联,上联节奏点是“二二二一”,那么下联节奏点也必须是“二二二一”。这样才彼此契合,否则就叫失对。
词性相当,即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实对实,虚对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