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苏轼元祐年(1087)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
说到苏东坡,突然我又想起了苏东坡的一句词: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我希望老师也能够在世俗油腻的眼光中,也像东坡一样拥有一份疏淡简朴的清欢。几个月前,老师送给我一副字,书写的是苏东坡的几首词。他送我时对我说,这是他喝了酒之后信手写的一字。字书东坡之大江东去、一蓑烟雨,洋洋洒洒,笔法飘逸流畅,颇为豪放。然而,在品读几个月后,从他的不拘一格之间,我似乎又读出了一些与千年前的大文豪东坡似曾相识的孤独。
首先就是吃,然后才是他的文笔,有射天狼的报国情怀,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细腻情感,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好友调侃,有漏断人初静的孤伤,有河东狮吼的秉烛夜谈,有雪泥鸿爪的人生写照,有前后赤壁赋的人生哲理,有上可陪玉帝下可陪卑乞的平凡人生,有寒食贴的随性行书,有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思念,有江海寄余生的归属……想到的太多太多,此生能读懂他.无憾矣!
作为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对各种体裁都充满着好奇。想起了回文诗,因其独特的魅力曾令许多人为之倾倒。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回文诗,也写作“回环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想起了现在好多人改成歌的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想起他的念奴娇,《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