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这部书给你我他很多起迪,我们要学曹操,学习他的雄才大略,但不能组学他的猜疑心。我们要学关羽对刘备的忠诚,不学他的狂妄自大。要学习赵云的顾全大局,对自己的职位的高低不争不抢。重点要学习诸葛孔明,遇事善于动脑,博览群书,一心一意辅佐刘备,没有二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一般人做不到!每次看到五丈原诸葛亮归天的时候,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老话说:看古书,替古人流泪,真是这样的。
第一次看是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特别崇拜诸葛亮,讨厌刘备,恨曹操,到后面读大一的时候,又重新看了一下,就喜欢上了刘备,再到大二,我就辍学创业,就和小时候,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之后我看了10多变的三国,说真的,如果把三国看懂了,你这辈子差不到哪里去
我想刘备不会因白帝城那悲凉的一刻而甘于编织草鞋活一生;关羽不会因败走麦城而独自品《春秋》,放弃自己书写大义的一生;张飞也不会因为被士卒割了头,而在遇到刘备、关羽的时候固守自己的那一片桃园。
我相信应该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我们只是很普通的人,我们有我们心目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还有梁山的108好汉。我们对于他们的认可,是即使作者都不能改变的,所以无法接受作者做这么过份的事情。
个人认为相比结尾诗对世事、宿命、古人的慨叹,老三片尾曲的这几句更贴切我看《三国》的心情:在不断流逝的时间的巨大作用面前,时代更迭、风云变幻都显得如苍云白狗。
到赵云老逝,看到诸葛以命抗天而不得,看到水镜先生的一语成谶,看到姜维死时“胆大如卵”,看到无数人间悲剧。这一次,我看的是彻彻底底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