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到的大约是遣词造句的美。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用的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两句工整有力。这种美也是比较容易被感知的,而且基本有定论,有所谓的公认的美。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许这位姑娘本身的性格就是娇羞腼腆,没有问题,确实惹人怜爱,很美。但是我拒绝它在教科书上的背诵与洗脑,我拒绝被教授什么样的女性才是美的女性。我会变得更包容,接受除了妄图对我洗脑的事物以外的更多事物;我会变得更强大,不会像古诗的作者们一样,只对半遮面的女性提的起性趣写诗。所以说写诗就是要简单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样就非常OK了。
和很多在体制内却文笔平平的所谓诗人相比,余绝对是个天才诗人。她和沈浩波不过是流派不同,一个倾向于抒情和唯美,一个倾向于解构和技术。无论哪位诗人,都有精品的和平庸的作品。不喜欢可以理解,但这样在文学上苛求别人,实在不好!即便是他所欣赏的诗人许立志,也有很多烂诗出现。
我最初级的美的感受,应该来源于音律句读。古体诗的平仄相合,现代诗的长短句,只要你读,就能感受到这种美,而且下至垂髫小儿,上至耄耋老翁,低起田间地头的劳动人民,高达书香门第的读书先生,这种美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可被赏析。
诗歌方面你会发现一般是要你分析某一个字或者某一句。那么就很简单了,我相信题主肯定也刷过了不少模拟卷。那么你把这些卷子整理下,会发现,有几点作用或者意义总是经常被用到。你可以总结一下然后一定要记住有一点就是结合本诗这个字或者这一句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有什么含义。
某时某刻,你和那个素未谋面的人感情发生了共振,你突然懂了只道天凉好个秋,明白了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时诗歌的美会给你细腻的情绪感受,甚至给你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