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因为那里咖啡是提神的饮品,效果还是不错的。华灯初上的夜晚,有多少人在办公室里不停的敲打键盘,双目紧紧的盯着电脑屏幕或企划案,就会有多少杯咖啡被喝下肚子。他们不是在品,而是在机械式的喝。其次,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些盲目追崇西方文化,也就盲从潮流品尝咖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有出国的经历,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回国后可能习惯成自然,一天不喝就难受,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但其实并不是单指中国,其他国家的人也和咖啡,只是中国地大人稠。文化的不同创造了世界,人们的价值观念一次次变化也见证了文化的交融,中国的茶销量也非常高。所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90年左右咖啡啥的开始多起来,崇洋的很,喝喝雀巢啥的,老爸国外带现磨咖啡回来,煮着喝喝,真香,OK的。后来在国外待了几年没太多选择,太甜的饮料受不了,咖啡喝喝,还不错,茶基本喝不到好的,偶尔喝下印度配了香料的茶,口味也很好,总之感觉老外咖啡店的通用饮料味道都挺重的。慢慢年纪大点了,基本喝不下去口味重的玩意了,可乐类的三十岁就戒了,咖啡类的三十二就彻底不喝了。茶以前大学时喝喝碧螺春啥的感觉真好,三十以前铁观音、龙井啥的一度是最爱,之后就莫名其妙的不爱喝了,香气太浓,感觉腻。现在就爱喝各种清淡的茶,实在没茶,宁可白开水。
单从文化角度说吧,咖啡的文化气息轻快浪漫,契合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别跟我扯手磨咖啡,喝那个的没见的比喝茶的多)容易接受,广告影视的宣传随处可见,作为舶来品,可以说是国外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也抓住了年轻人的口味。茶的历史很悠久,但是茶的文化算是一种慢文化,从冲泡方式到品饮过程都有门槛,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付出一定的成本去接触和了解,至于宣传,除了小罐茶扯了六张大旗狂轰滥炸的放广告以外,再没见什么比较好的有趣的浪漫的关于喝茶的场景和内容的宣传,而小罐茶,瞄准的目标也不是年轻人。
喜欢喝茶,可能与自己的厂长经历有关吧,老家赣南地区,老百姓最常喝的就是绿茶了,家里有客人来。第一件事就是洗杯子,泡茶。我家也是,我爸的朋友过来了,我爸一个眼神看我,我就乖乖的洗杯子去了,或者检查下有没有开水,我爸的喜好,一定要刚烧开的水,若是熟悉的客人,我们小孩子也会有杯茶的,这算不算是一种传承呢。平常吃完早餐,午餐,晚餐,都是泡茶,也不知道这样健不健康,反正就是这么多年了,喝着茶,抽着烟,聊聊家常,挺好的。
因为宣传的方向不对,你回想下,咖啡的广告相关的是不是基本都是在工作中,在路上,在早餐桌上。给人印象是工作伴侣,平时饮品。而茶,是不是想到穿个白衣服的人在禅室或者山中或者亭中,基本给人营造一个闲适放松的环境,大家印象中都是我要有闲有钱才能去喝茶,茶这个不能说是宣传策略失误,因为茶以前都是主打礼品,本来就是价格高包装好,都是有钱人来买的,所以这样宣传对头。
茶是两个极端 家里十几块的能喝一年 外边一小壶好几十 你还分不出好坏 为啥要在外边喝呢? 咖啡就不一样 豆子 烘培 配比 研磨 温度 器具 那一个不合适都泡不出好咖啡 玩好了至少几个月到几年 砸上几千到几万 还不如花个三四十去咖啡馆。。。另外更重要的是 咖啡馆自己玩电脑 读书 学习 工作 谈事 打牌 吃甜品 简餐啥都可以 但茶馆感觉只能聊天 而且还得聊生意那种 实在没办法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