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觉得最好的书,应该便是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这是我在生病的时候看得书。很多人也许对于毕淑敏听说过,但是看她书的人并不是很多。也许这是因为在我们比较小的时候,看毕淑敏的书,总是不明白生命的意义,所以,对于这些散文没有一点兴趣,等长大了的时候,我们才是发现,现在已经是没有了时间。
细细想来,改变自己最大的书,就是初中时读到的《平凡的世界》。当从同学手中借到那套书皮褶皱,页面发黄的《平凡的世界》时,课余躲在一个角落细细品味。随着作者娓娓道来,自己也和小说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体会着少平的自卑,体会着润叶的爱情,体会着少安的无奈……试着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感叹着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
一本好书,是一杯醇香的浓茶,提神醒脑,会让读者深刻体会成长过程的得与失,爱与恨,白与黑。有句话说得好“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伴着时光,让油墨香气萦绕身旁,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慢慢会发觉,自己内心宽容,激情满满,踏着坚实的步子,昂首挺胸迈向未知的路。
对于我来说,书的力量真的是挺大的。在我生活比较低潮期间,我看了一本不太著名心理学的书籍,具体名字和作家我也不记得,但就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自救,后来又读了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瞬间觉得自己比较庸俗,遇到的事也不算挫折,只是自己不敢面对失败的自己。
世界上的书就像世界上的人一样多,你不可能每一本书都读过,就像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认识。但是,如果你在一个恰好的时间,在自己恰好的年龄,恰好读到了一本恰好的书,那么这种机缘巧合会使得这本书很容易改变你,带给你力量,带给你希望。
好书的阅读营造的有时候不仅仅代入感,让你忘却周遭所有沉醉其中。除了共情让你同情或者羡慕主人公,好的书会让你真的去以书中的条条框框要求自己,用主人公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用主人公的态度去待人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