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大谈特谈所谓的非主流相声,并衍生出非主流相声演员。其实如何区别主流与非主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按相声内容分,把说传统相声的当成非主流相声演员;把说新相声,尤其是说歌颂型相声的归为主流相声演员。殊不知非主流相声的代表人物郭德纲也说过歌颂型相声。那段《你好,北京》就是夸赞北京改善了外商投资环境,诚邀外商来北京投资。也有人按是否在体制里来划分。姜昆、冯巩都是体制内的,马志明、李伯祥也是体制内的,苗阜和高晓攀倒是体制外的。无论怎么分,总是说不清,理还乱。解放前,相声是街头艺术,属于非主流。解放后,相声成为庙堂文化,进入主流。不管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都从未有过主流与非主流并存的时期。要我说,所谓的“非主流相声或者非主流相声演员”完全是一个炒作出来的概念。其始作俑者就是郭德纲。他先给自己定位,然后找个对立面,以博取同情,博人眼球。把这当成了一种营销推广手段。
感叹某些人借政治的力量要挟艺术!你说什么,表达什么,才能代表艺术的成就与方向。你做什么,干什么,政治人没看见,所以不代表方向。个人理解所谓艺术:在各个层面用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用不同的努力,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声,或褒或贬,或酸腐,或赞扬,表现不同层面来给人不同心境的理解……如果我们给艺术一个限制环境:大家都画圣人图,就不会有达芬奇,毕加索,拉斐尔,不会有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大家都唱东方红,就不会有贝多芬,巴赫,舒曼,海顿,不会有梅兰芳,冼星海,王洛宾;说相声的都说电梯奇遇,就不会有马三立,侯宝林,侯耀文,郭德纲;作为一个艺术届的领导,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你怎么管理?怎么让艺术百花齐放,走向世界?正义无错,但借正义打压艺术只能代表你的无知,让天下人耻笑。
个人觉得说的好,有助于相声和平发展,那些个所谓主流的团队不要把自己看的怎么高尚,再怎么文明也得按相声套路出牌,不要借着相声名义为自己争光添彩,说再多高尚的话不如出更多高尚的能深受广大听众喜欢的作品,要不就闭嘴,无非就是一个艺人出点名不要整高高在上的样,论素质教养你不一定就比老百姓好兴许还不如老百姓,出花边新闻的大多都是艺术家名人,再看看那些个电影话剧电视剧什么的,叫的上艺术的大多都有床戏裸戏,看看画家们,有多少出名的没画过那个,还就画裸画能成艺术品,所以将就高尚的先看看自己吧不要分主流和非主流,谁受老百姓喜爱谁是相声流,别把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整没了,先学习继承再去创新吧,中国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不是乱改的,继承透了再说吸收创新。不说了来气怎么这样的人老能存在呢。
师胜杰表示相声只有一流,没有非主流和主流之分,这是他的观点,只代表个人观点。相声肯定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拿国家工资,在相关文艺事业单位,固定拿着国家工资津贴的相声演员是主流,在民间靠自己手艺吃饭的这就是非主流,主流有固定的收入,非主流靠天吃饭,刮风减半,下雨全完,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确实如此。在我眼里,主流相声界,好好做艺,只要对得起纳税人的钱,这就是合格的主流相声演员。要是拿着纳税人的钱,还不干人事儿跟蛀虫似的就可恨了。非主流相声演员,能够对得起观众的票钱,好好说相声,要是能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做出贡献,那就更好了。
相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有相声的那一天起,无论是说相声的还是听相声的都知道相声只有一流,只要是听众喜欢的就是好相声。近年来不知道是谁发明了一个词,把相声分为主流和非主流,顾名思义就是台高自己碾压别人,这要是让相声界的祖师爷知道了非得气活了不可,相声说的好与坏,是靠听众的口碑来研判的,那几个靠发明新词汇来高台自己的人,最终只能被广大听众的口水淹没,自找没趣。
何谓主流,何谓非主流?所谓的主流是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为了区分其他民间团体的相声演员,且带有严重的本位主义色彩的称谓,也是贬低民间相声演员的行为。这种区分是人为的,并不是官方的,更不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个人认为,无论是主流还是非主流,只要能博大家会心一笑,让大家开心就是好的。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不伸手向国家要钱就是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