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很难言说对这本书的感情。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红楼梦,而且就个人而言,年龄层次不同,看到的红楼梦也不同。儿时只翻刘姥姥进大观园部分,老人家被王熙凤捉弄,五颜六色的花儿插戴满头,吃个鸽子蛋都要自嘲食量大如牛。年少的时候只懂嘲笑哪知人生心酸。还有林妹妹的怯,这黛玉尝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连吃杯饭后茶也要瞄着别人的行为行事。直到如今,我到了陌生环境仍旧是这样。再大一点看到宝黛之情,镜花水月心事终虚化。凤姐儿的老辣贪心以及无奈。再后来看到红楼梦里的经济学,探春之才,开源节流才是是家庭兴旺之本。第四章是全书之眼。各家的来龙去脉。
《少有人走的路》,在人生最艰难的那几年读的,孩子出生后家庭各种矛盾聚集、职业也焦灼不堪,内焦外困时,遇到了这本书,开篇第一句“人生苦难重重”就让我泪流满面,这种共鸣也让我那种理想主义般的失落悲情被接住,这本书自始至终其实就是在告诉人们这个真理,假如人们真的理解和接受它,就能够回归现实,变得更理性更有力量,也更容易接近幸福并得到幸福。
有些书,读一遍一遍新的领会,开卷有益,而人体的身体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中,那么脑细胞是不是也在代谢中,所以,读过的书会遗忘,只能再去读,如何贯通,举一反三,看你的勤奋与实践经历了。人类的文明进化主要是思想进化,这思想进化要依靠学习与读书,你看那不爱读书的人,同在一个时代,各方面进化的就慢,特别是道德差的人,四五六不懂。未来人类会出现一个高度文明读书的时代,子孙后代比我们这代人强多了。
小时候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这四大名著每年的暑假都要读一遍,一方面是喜欢,另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白话文的阅读能力,后来为了练习古文,史记论语大概读了四遍,大学时代看过大概300本书,其中白夜行是让我震撼的小说之一,长久的无法平息自己内心的波澜,后来就把东野的几本畅销书读过三遍以上,吴晓波的财经书也是我的最爱,激荡三十年,大败局都是反复读的。
去年我的枕边书是《好好学习》,我读了绝对超过3遍的次数。我虽不敢说“读书破万卷”,但活了这么多年也是读了相当数量的书的。可是总会感觉自己所读的书全是白读了,看了就忘,我既不能像别人一样出口成章,也不能像别人一样妙笔生花,更没法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伤寒论》是目前我读的遍数最多的书,当然主要也是研究需要,但我主要认为在中医学中《伤寒论》具有基础学科的意义。六经辨证应当具有普遍的意义,六经六部可以做为人体结构和生理的概念去研究,当然要推广起来还要费很大的气力,这也是我研究《伤寒论》的主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