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完一整本完整的厚书应该是《福尔摩斯全集》,因为当时对侦探类故事感兴趣。我把那本书看完了,而且我喜欢的书还会反复看。里面的情节、细节都会看,再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把里面情节对应起来。我也会跟同学再借看看他们有没有其他版本的福尔摩斯故事,会跟同学交流。我觉得读“大部头”作品现在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对我们当前生活没什么影响的书,读起来会比较难。
读过最长的单本是《2666》,它是由5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不需要一口气读完,所以读起来也不痛苦。同时,里面很多通俗小说的悬疑因素。语言方面虽然是西班牙语翻译,但翻译的质量不错,很凝练。会去读这本书的原因貌似是因为《百年孤独》的译者为这本书写了序言还是推荐,正好当时看完《百年孤独》,我又对魔幻现实主义很喜欢。加之《2666》也有这种南美洲典型风格的特色,所以读起来比较愉快。
因为专业关系,读过很多书都很厚。印象深刻的应该还是《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当时是因为课程要求才读的。这本书算是“厚书”里的典范,因为尽管内容很多,但是“可视化”做得很好,书的排版、插图以及分栏设计,使得全书看上去不会密密麻麻,尽管有五六百页,还是能保持愉悦地读完。后来没跟同学推荐过,因为还是属于较为低级的心理学科普,是一些入门知识,不太会有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冲击。
我读过最长的书是《达·芬奇自传》,是我高中的时候读的,我看到三分之二,是鹭江出版社的那一版,羊皮的《达·芬奇自传》。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达·芬奇是很全才的人,他研究的东西是我们现在一个平凡的画家或者艺术家无法想象的领域,所以我很好奇这个人生平是什么样,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些东西,做那些有意思的研究。
月长安的《橘生淮南》,当时是受到情伤才读。之所以读它的原因还比较奇异,一开始是因为作者八月长安写过另一本书拍成电视剧,我觉得电视剧不错,所以搜到原著小说,进而搜到作者,才发现这本书。这本书就两三百页,如果朋友也有情伤,我会把这本书分享给他们。
读过最厚的是《百年孤独》,因为当时我闲着没事干,这本书又久负盛名,所以想读着试试看。读完感觉似懂非懂,蛮有意思,但要说真看懂了什么,好像也没有。这本书我会推荐给别人,但也只是推荐而已,我觉得读长篇的作品还是要看人,可能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书读多了还是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