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面,大家也都相互不熟悉,人与人之间比较冷漠,甚至对门的邻居见了面都不一定会说话的,可能大家并不像这样,但是由于这样的环境,这种无形的屏障自然而然就存在于人和人之间了,大家的相处也就不是客客气气的,反而更加斤斤计较,我认为这也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好的地方,很多人心里或多或少都崇洋媚外,认为国外的法律好,国外的思想好,你看国外的东西分的清清楚楚的,不像国内人际关系复杂等等,这种思想我是不赞同的,我们中国人不斤斤计较划分特别明显的界限,实际上是对人性的信任,才是以人为本。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城里人都抠门,所有的农村人都豁达。可能你身边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规律,这大概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关。环境不同进而导致观念不同了。我们都能感受到,在农村里,街坊邻居都认识,走在村子的路上就像走在自己家里一样,踏实放心,大家也基本都和和气气的,生活在温馨和气的氛围中,大家待人处世自然也会更加温润,对很多事情也都不会太计较,毕竟都是自己认识的人,大家朝夕相处,没必要分的清清楚楚,你是你我是我反倒显得更加生分。
以前我们当地农村是有这一说,说城里人到乡下杀鸡杀鸭,乡下人到城里肩膊一搭,给人的感觉乡下人热情好客,城里人`冷面无情。不过这话也是背后说说的,当面可不敢乱说,细究这话是怎么来的?我到现在都严重怀疑是我表哥瞎编的,这家伙有点小聪明,喜欢编些顺口溜,能观察,分折问题,不过当时年龄太小,只看了个皮毛。
真正的原因是亲戚每年都要到乡下来扫墓,给你家的钱啊,粮票的也没当着你小孩的面,再说乡下的房子也半送半卖地给了你家,这些你都不知道。而到了城市,他们都得上班,不像农民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再说那时住的房子面积都很小,也就二十多平方,家里人多的都要搭上下铺,你家一下去了四人,不睡地下还能睡哪里?
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否豁达与受到的贫穷更有关系,一般情况来说,受的贫穷越多的人,才知道挣钱的艰辛,和金钱的来之不易,如果是一个富二代从来没有受过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了,怎么就会知道抠门儿来啊,花钱如流水大多是公子哥,富养女吧。
七十年代初,表哥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屁孩,上海亲戚来,家里又是杀鸡又是杀鸭,还叫他去钓鱼,就象过节一样,年年如此。后来他爷爷生病了,他和爸爸,妈妈陪爷爷去上海看病,就住在亲戚家里,亲戚似乎并不客气,还得自己烧饭,晚上睡地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