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操作流程模型,按照这个流程,你很容易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我很懒,早上要赖床好久,晚上又控制不住自己早睡,总是玩手机刷剧,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睡觉总感觉睡不够,学习起来也无精打采,最最要命的是,经常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许多事情不知道分轻重缓急,结果给自己带来了许多不便和麻烦。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三分钟原则”,意思是任何能在三分钟内搞定的事直接去做,运用这个方法后在洗衣服、回顾笔记和跟别人做约定这些小事上都完成的很好,没有错过和落下。跟其配套的还有滴答清单这个日程管理工具,我逐渐养成了有什么事情直接记到清单上,清楚到每个细节,这样,老师有时随口布置的作业就不会忘,不用临时熬夜救急了。无论是学生党还是上班族,都推荐大家读读这本书,早读早受益。
之前自己写文章,总是觉得越理论越好,这才能体现自己的逼格。但事实教育了我,那些我认为干货价值十足的文章读者并不买账,相反,一些自己的吐槽或生活故事总能吸引来一大批群众。我还在纳闷:这背后到底是个什么道理?直到我读了《故事思维》这本书,我才明白故事的力量。人都是感情的动物,读者点不点开你的文章涉及一个决策问题,如果你的文风持续地是讲故事聊天,让读者感觉很轻松,那么你的文章阅读量会有很大提高。
《思维的乐趣》《思维》中对各种文化的有趣却认真,看似简单却非常深刻的剖析,以及王小波个人的价值观,我觉得都可以让读者得到很多的思考。他不会把他的观点强加给你,他让你尝试思辨,善于想象。更可贵的的他是一个真正幽默的人,而且我觉得是真正的黑色幽默。能把深刻的东西,简单而有趣的讲述出来,让人觉得读他的作品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
分享一本叫做《乌合之众》的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自然有它的道理。从这本书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写作的道理:不管你写什么文体,要和朴素的大众情感保持一致,普通人虽然有阴暗的一面,但是也有正能量的时候。多想想读者想看什么,普通人人性中善的需求是什么,写出来,表现出来,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大秦帝国》《明朝那些事》这种历史还原度很高的小说,还是很有必要阅读一下。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不断发展,能够静下心来回顾一下历史,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枯燥的历史文献阅读困难极大,而这类小说的出现,正好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作者李维文在书中化繁为简,将目光对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接触的七个关键角色——玩伴、同学、同事、上司、合作伙伴、知己、爱人,这7种角色代表人生不同阶段的7种关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