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阅读的必要!本人只是看了巜西游记》、巜水浒传》,而且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最近,结合巜西游原旨》又看了一遍西游,由于本人对古代文化相对欠缺,对作品的理解,只能在一、两成。阅读过程中,不明白之处,及时查阅资料,有助于知识的积累。最起码,我现在明白了西游的基本架构,什么是"造化"之功;什么是"会元"之道;以及"捉坎添离"在作品中的前后照应;但对八卦文化的欠缺,无法享受其中的乐趣,等等。
总之,阅读哪部古典名著,都需要知识储备,特别是古代传统文化。无论阅读水浒还是西游,如果只是专注于杀杀打打,名著便不是名著了。例如,孙悟空为什么杀了一千猎户?梁山好汉大闹大明府杀了城中一半的百姓,止住杀戮的是蔡福,却是一个刽子手。当然有深层次的意义。
与其说有没有必要,倒不如问,你躲得开么?先且不说每个暑假里必见的《西游记》,还有那《三国》《水浒》《红楼梦》轮番占据电视节目的收视时段。你不管走到哪里,看本书,聊个天,吹个牛,都会听到草船借箭,李逵碰上李鬼,紧箍咒,刘姥姥进大观园之类的俗语,除了总角之年的稚童,谁还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呀?孙悟空神通广大,诸葛亮神机妙算,林冲盖世英雄,林妹妹多愁善感。他们,都栩栩如生,活在我们身边,活在我们心里,扎了根,沁入了魂。正因为,你与我,对他们都如此熟悉,如此亲切,我们才把彼此视为同胞,自认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龙的传人。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活在共同的疆域,形成命运的共同体,还在于彼此共同所体会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四大名著并不仅仅是四本书,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并且是最具有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从来不及格的人,我必须说,四大名著必须看啊!我从小的启蒙教材就是三国演义,那时候主要媒体就是收音机,每天一段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来来回回听了快要背下来了。当听到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放声大哭,当时幼儿园还没毕业,就那么的投入。懵懂童年时期,那部小说告诉我什么叫英雄,什么叫忠义,什么叫权谋,什么叫智慧,什么是无奈。西游记在以前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那时候基本上片头曲一响起,大家都回家看电视。最初只是觉得热闹,后来越来越发现西游记实际是一部很奇妙的小说,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西游记。开始看来是热热闹闹打打杀杀,再看下来是历经千辛万苦取得成功,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佛道两家机关算尽的权力斗争。蛮有趣的。
在四大名著中,去体会孙悟空的奋争,不甘,和妥协,并且告诫自己,我不能这样。去体会贾家的败落,朽烂,告诉自己,我们家不能这样,去体会宋江的妥协和梁山的凄凉结局,告诉自己,我们的公司,政权绝不能妥协,绝不能丧失建立之初的信念和信誉,去体会曹操和刘备的奋斗和失败,并告诉自己,我们的天下和民族不能这样,他们曾经这样过,抛弃了帝国的英雄,选择了妥协和司马氏,也接受了惨烈的教训,我们未来最好不要这样了。这是中国人最完美的浪漫,在宿命中努力,冒着必死的炮火前进。这是中国人最惨烈的过去,坚持自己,毁灭自己,坚持天下,毁灭天下。
四大名著是浑然天成的一个系统,一点浅陋之见。西游记讲的是修身,告诉你孙悟空是如何被这个世界所改变的,这是一部失败的修身史。红楼梦讲的是齐家,告诉你一个大家族是怎么完蛋的,这是一部失败的齐家史。水浒传讲的是治国,告诉你一个政权是怎么完蛋的,这是一部失败的治国史。三国演义讲的是平天下,告诉你英雄们是怎样怀着拯救帝国的梦想,在这个世界上被碰得头破血流的,这是一部失败的平天下史。
“四大名著”出于一人之主笔!对此一奶同胞的基因关系,尚无几人为知者,有必要阅读吗?作者创作技巧的妙笔生花是阴阳文敷设的雷同,亦无几人为知者,有必要阅读吗?炎黄祖先打造的书山学海博大精深,可后人竟茫然不知,还有必要阅读吗?敢问今日天下,研究“四大名著”的专家中,有谁了然阳文内“千里伏脉”的阴文?有谁能解其中“句做心切面面到”的皴言?无知不怪,非议难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