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的追求,为了保证作品质量,《敢问路在何方》可以反复换导演反复跳票十几年,都是为了观众能看到好作品。宽容,都知道六爷反对恶搞名著,但对《欢天喜地七仙女》、《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大闹天竺》等作品六爷都抱着宽容的态度。考据精神,能纠正文化界多年的谬误,考据出《西游记》原著上写明作者是吴承恩、孙悟空的名字是吴承恩想的,八戒、沙僧取材自他身边的人、吴承恩是大明猴王等事。
《王牌对王牌》,一段86版西游记里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三个人的台词,前面演员的诞生出来的几位新生代演技派看了一遍视频,勉强记住一些关键词,传递过程里还丢的支离破碎七七八八,到了六小龄童那里只能依稀看出有几个人物,外加几句关键的话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硬是分辨出来这是红孩儿那集的段落,然后把整段台词完全背诵出来,正确率高达95%。
说一个印象最深的,好多艺术水平很高但是知名度稍差的老艺术家们,尤其是在86《西游记》中饰演过角色的老艺术家们,比如扮演弥勒佛的铁牛,扮演黎山老母的李恩琪等等,他们去世的消息都是从六小龄童的微博上传出来的。记忆力惊人,能记得所有影视圈、文艺圈能和他或西游记沾点关系的名人的生日、诞辰或者每一次见面每一句鼓励他的话。
光在演戏方面,演技就算比不上第一档那些也没差太远了。演西游记那么成功,本该得到的是一辈子的赞誉,结果晚年颜面不保,被说成是心态失衡,形象固化甚至一辈子就绕在西游记这里。我们看他太疯癫,他又自己看不穿。
我觉得毕竟老师付出过,孙悟空形象非常棒我很喜欢,最起码孙悟空的形象让我的童年有了一个英雄可以向往,而不是一个猴妖让我害怕,成人的影视剧已经很多了,把西游记的孙悟空拍成一个小盆友喜欢的形象很赞。
懂得感恩。这个从他自传,微博都能看出,你可以说他有蹭热点的想法,但我觉得,无论如何,一个毫无感恩之心的人,也发不出那样的微博,写不出那样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