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相声小品作品,语言犀利,想法大胆,表演在当时也新奇,并且当时可待开发的笑点也多。现在这些喜剧作品不够有趣,我认为一方面是播出平台对这些作品的要求更高,让观众感到很限制,单纯为了搞笑的作品变少。另一方面是喜剧的灵感来源也有限,这就对喜剧人是很大的考验,不够水平的一大部分人都被观众淘汰掉了,而真正有才能,有天赋的喜剧人出名的机会也有限啊。
以前的相声小品之所以好看,一方面是在我们印象中就是好作品,就好像最美的姑娘是学生时代追求的姑娘一样。另一方面,以前的艺术家的确愿意花时间去打磨作品,在作品上的投入更加专注和认真,直到现在我看陈佩斯吃面条,主角与配角时候还是笑的不行。
以前解放前的搞笑艺人凭本事吃饭,效果立竿见影,不好笑真吃不上饭;还有就是我认为人心态不一样了,早期的相声小品,无论演员还是观众,他们的心态普遍偏向快乐。而现在更加像是苦中作乐。这跟生活条件无关。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代表就更加快乐。每当我看早期相声小品的时候,除了作品本身不错,还有一些是我对以往的羡慕与追思;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当一部分观众的欣赏水平并没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换而言之,有很多观众不懂幽默,只能看那种直来直去的肤浅搞笑。快手就是个例子。有时候看德云社去某些地区演出,好多包袱底下观众没啥反应。反而长相不错的演员出场,粉丝欢声一片。你说这事赖谁。
老艺术家们的敬业精神使得他们的作品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无修饰镜头,全凭演员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去完成每一个槽点,用最亲民的方式去展现,更是其作品深入人心。
以前的表演需要养活自己,所以特别努力,什么都学,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技巧。现在的限制很多,而且有了工资了,只要迎合领导就行,所以在搞笑上肯定差了很多
过去的相声都是老先生说的老段子,或者是老先生的经验里诞生的“新段子”。都是有技巧和功底的。相声是表演,是两个人在演笑话(都是穷人拿自己家人和对方家人互损的开玩笑,作为底层观众看着有比自己过的还惨的人物,或者看见自己生活中讨厌的人招报应,)肯定很开心。(有点过了,希望有人批评)现在的有些说相声的不是演笑话,而是两个人在讲脱口秀,说的还蛮差,(有的连脱口秀都不是,不知道他们讲的是什么)说的是跟他们自己和观众都无关的事情,观众没有认同感,更不知道他们要表达的是什么,当然不好笑了。今时今日,让人笑是蛮难的事情,需要铺垫,需要表演,需要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