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诗词格律》写的真好。就格、律关系明确,列例针对性,适用性极强。我赞同第一位先生的观点,以普通话为准绳,來谈定声韵,学习声韵,使用声韵。各地方言口语,从古至今,交流上都不统一准确,唯普通话能把声韵说准,当然,对现代而言,声韵表达更精准,大众更能接受。同样,格律声韵也如此。这是我个人观点。
对有些爱好用古韵及古韵格律的先生女士,也并不防碍使用古韵。随缘,各人自由选择。写格律诗,有格律诗规矩,这个规矩是不能乱的。这个古韵,新韵是声韵学家们争论已久的问题,一二句话说不清楚,拭目以盼有关这方面的权威人士和部门发音。
可平可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虽然一、三、五的平仄不是很讲究,但实际创作中,还是要注意“邻里”关系。举例:“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一个位置如果写成了“仄”,第三个最好跟着变,“仄平平仄平平仄”,这样可以避免“孤平”。(此句第五个字的“平”不能动,不然也是孤平)。如果单独的“平”是在句首倒也无碍。“仄仄平平仄仄平”写成“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是没关系的。
平仄的通常规律,王力先生也说过“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奇数位置的字可平可仄,偶数位置的字必须符合要求(你看很多格律或词牌介绍时都会有在平字或仄字加一个括号,这个加括号的地方就意味着可平可仄),当然这只是常规情况,还有一种特例,仄仄平平仄平仄,还有拗救之说。
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我也有阅读,真的有错误!错误不是拍,拍属于古入声,是仄音,发的竹一样同为仄声,不知道你们留意竹没有(拍,竹,笛,蝶,十,石,屋等很多字都是属于古入声,虽然现代汉语成为了平声,这些应该注意。)拍在平水韵中属于入声部十一陌韵,竹属于入声一屋。
苇字有误,是仄不是平。需要了解的是,诗歌是讲节奏的,双声一节,所以,你也看到了,两声(不是字,是声)就用“l”隔开。节内第一声一般情况下可平可仄,即平平可变成仄平,同理,仄仄也可变成平仄。唯一不可动的,是句中的中心音节。若是动了,得马上补回来。这叫孤平拗救。
王力的《诗词格律》是一本学写诗词的入门书,很好!我在十三、四岁时读过。这本书印过好多次,好多出版社都重印过,是学写诗词者最好的入门书。我希望能反复重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最好把它推荐给他的学生们。让初中生都能学写诗词和懂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