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和林如海读书人互相信任。古代读书人是一群难得保留最后一丝天真之人。很难说他们之间的信任从何而来。尽管每个人善恶不一,可信重然诺是读书人普遍的价值取向: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林如海和贾雨村同为进士出身,可谓知根知底,相互之间就算各有秘密,但托付一个女儿护送之谊是绝对有的。林如海甚至不需要过多考虑安全问题,就以贾雨村同为读书人,同为进士出身,就可托付身家而不会有过多犹豫,更何况,贾雨村还有不得不尽心尽力护送的理由。
贾雨村必须将林黛玉安全完好的护送到贾家。林如海之所以放心贾雨村,除了对读书人,对老师信任,最主要是贾雨村不得不尽心尽力。林如海为了酬谢贾雨村,托付贾政代为保荐贾雨村复出为官,这是他对贾雨村绝对信任的保障。林如海自己不保荐,却托贾政代为保荐,就是暗示贾雨村,必须将林黛玉完好安全法送到贾家,才会得到一张重新仕途的邀请函。林黛玉有一点问题,贾雨村都将失去这次机会。如此,不怕贾雨村不尽心尽力。毕竟,护送一个孩子安全,并不是难事。
林如海要送走林黛玉的理由说的是堂堂正正的,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林黛玉这时候不更是应该陪伴在父亲身边的么。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林家当时已经没有了男丁,但是当时得出规矩就是一般情况下家产都是需要男丁来继承的。当时的林如海又不想再娶妻生子了,所以林如海就决定把林黛玉送到京城的外婆家里,顺便把一些财产也给带走。可以看出林如海还是一个比较有深谋远虑的人的。
贾雨村是林黛玉老师。古人对老师的身份特别重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的重要性不啻父母。所以古人对待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是毋庸置疑的。贾雨村作为林黛玉的老师,一两年的时间,足够林如海了解贾雨村的为人。这种了解不需要深层次的。只需要知道贾雨村不会对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起异心的信任就足够了。
贾雨村相貌周正,且将是官场中人。他也姓贾,按照贾府大家的形事规则,将来必定会多有来往。且贾雨存村属于男眷,又和黛玉是师生关系,这是为了黛玉的脸面和将来做铺垫。本人也是为了贾雨村搞好关系。本书开头许多次描写贾雨村形式和样貌,作者通过书中人物就已经告诉我们,此人非池中之物。那时候的甄士隐就是现在的林如海。
如果是在一般情况下的话,父女二人应该是可以相依为命,朝夕相处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父亲林如海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就是把林黛玉带回来京城的外祖母的家中。父亲有这样的决定,是让林黛玉非常的伤心的一件事。林黛玉本身就体弱多病的,现在如果又要离开自己家去别人家的话,确实是非常的令人感到不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