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不满意就是没让我看到结局。还有为什么就让黛玉无兄无弟无依无靠,如果不是这样的身世,美丽聪颖的黛玉生活是不是就是另外一番风景呢!还有迎春,存在感那么低,无欲无求,却一定嫁个中山狼,婚姻悲惨,到娘家哭诉却无人理睬,折磨至死,她是花一样的姑娘啊!曹公也忍心。还有把每一次诗社都写的那么美好,后来却又那么凄凉,让读了的人怎么不悲伤!
才保留了三分之二太遗憾了!
对于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作者描写的结局令人遗憾;虽说有“钗黛合一”之说,黛玉的死也太悲剧了,红颜薄命,令读者扼腕不已;宝钗虽然嫁给了她一直想嫁的宝玉,“虽是举案齐眉,终究意难平”,宝玉心里一直有一个黛玉,这种结局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不满意的地方是:结局太悲惨。那么多美好的生命犹如昙花一现般地夭亡、毁灭,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世事的无奈。也许红楼梦要是大团圆式的结局,那它就不能成为名著,成为经典。但作者亲自创造的大观园世界实在太美好,美好得像童话世界,又亲自让这个美好的世界毁灭的干干净净,总感觉过于残忍。
有些人写着写着写丢了,如黛玉房中的“春纤”,她在书中出现了两回,一次是清虚观打谯中出现了,一次是 晴雯为黛玉送锦帕时出现了。如,宝玉身边的媚人,只在第五回出现一次,下文再没有交代。有些地方交代不清。如贾母将身边的大丫头珍珠给了宝玉,被宝玉改名为袭人。但后来又在贾母丫头行列里出现了珍珠这个名字。如黛玉身边的丫鬟紫鹃,她应该原名鹦哥的,可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紫鹃了。
黛玉之死,宝钗大婚,这个章节的矛盾主要因为后四十回章节遗失,书中写黛玉是病中听闻宝玉与宝钗要大婚,灰心泪尽而亡,但是,前面的引子“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好像并不是这种死法。还有促成宝钗大婚的是老太太和凤姐,这更是矛盾中的矛盾,前面章节,老太太和凤姐,明明是木石姻缘的守护者,怎么会到了后面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