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到实质性的问题,才能办实事。否则,一切都是被人忽弄,一切都是空的言行。既然是假,还有什么讨论的必要?
“曹雪芹是作者”这一谬论改变了作者艺术构思和曲隐手法,改变了主题思想同时也改变了作者一笔写两个故事的妙处。看不懂书的只会缘木求鱼,欣赏不了什么是伟大的作品艺术手法,只会不懂装懂,只会做假,只能自我去胡牵乱扯。这是对民族文化的毁坏。可耻的犯罪行为!
《红楼梦》是作者根据如皋地貌特征,特殊的历史背景,量身定制的,有方言,俚语,野史,雉水,野鸡,寺庙等。冒辟疆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作者一笔写两个故事,也就有了两个地点,一个北京(大清门,壁影),一个如皋(大如州,神京),一明一暗,一闺阁一政治。“大观园”也是两个组合:水绘园和皇宫。皇宫里储秀宫,钟粹宫。水明楼里萧湘馆,栊翠庵。这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故事从如皋的定慧禅寺开始,也是从这一对联开始——太虚幻境。
《红楼梦》中林黛玉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其另一个含义就是:不是东宫压倒西宫,就是西宫压倒东宫。这就明确了,清朝末年的故事——东宫太后和西宫太后
作者——皇帝的老师把名字留在水明楼里,“染香,翁同龢”,与书中“滃染”相对应。那个衔玉而诞便是同治的影子,也是玉玺。这是世界上唯一的足迹,至今无人重视。
我们的曹学专家还在到处展示皇帝的新装!就是不见他们能谈出艺术手法的运用,没有了主题,也谈不出来。总之,是毁坏民族文化的一流子犯罪。如皋红学会属何种人——毁坏民族文化的二流子。
宝钗宝玉是金玉良缘,般配。门当互对。宝钗肺热,宝玉心火旺。都是大热人,热心肠,爱串门,走亲仿友。都爱出汗,怕热,雨天喜玩水,呼觉凉爽。
宝钗怕干燥,要吃雪李糖水时时备,一天要吃八杯水。宝玉怕闷热,要湖吃海喝,猛吃牛饮,盆喝壶喝。一天要八杯水的双倍量。宝玉宝钗都怕热,单衣薄被,王夫人可以准确少很多东西,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宝玉宝钗,都是重口味,一个爱吃咸,一个爱吃甜,口味一致。厨房可以少操心,少生气。
宝钗是金,宝玉是火。金不怕火烧,火不怕金灭。金玉良缘,比较般配。
他们关系更多是家族利益考虑的。黛玉有什么,娘死了爹又没本事,自己又有病,贾府的人对她不错,有很大部分是看在她外婆面上,没事就哭,没事还拿个锄头埋花玩。相比宝钗,薛姨娘的闺女,家境不用说,家有矿,人知书达理,有教养,身体健康,一看就大家闺秀出来的,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肯虑跟宝钗在一起是合适的。
贾宝玉和薛宝钗是两姨弟妹,也就是说,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和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亲姐妹。宝钗是宝玉的表姐,“宝姐姐”。虽然中间有林黛玉的三角关系,但是,贾薛二人结为连里,宝钗成了贾家的“二奶奶”。应了“金玉良缘”的说法。最后,贾宝玉皈依佛门,宝钗腹中留有宝玉的遗腹子,“兰桂齐芳”。
宝玉成了宝钗的前夫。宝玉与宝钗观念有分歧,终不能忍,离家出走后,宝钗寂寞无聊荡秋千时,贾雨村路过,两人相见恨晚,“秋千架上春衫薄”伏的就是这段。然后贾雨村接走宝钗作妾,因贾雨村先娶了娇杏。
上面所说是表象,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现实的文化史!
贾宝玉是废太子胤𧘌,薛宝钗是册封太子的玉玺!贾宝玉不需要薛宝钗,需要林黛玉,因为林黛玉才是皇帝登基、册封皇后的玉玺!石头记就是描述废太子被废,复立、再次被废的过程!作者发出了书之本旨:无材可去补苍天的感叹!作者大才,英雄无用武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