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很厉害的一部作品。不管从文字叙述还是故事结构,并兼容了一些常理知识。特别是人物之间对话的描述,比大部分作品都要好,生动又不单薄。看得出来作者是一个具有很深文字功底的作家。但是有一个问题,我看某几部文字稍微单薄的其他小说,会有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但这部《雪中悍刀行》,想看但又没觉得那么吸引,主要的原因是对外物描述的章节太多了, 相比较对人的刻画有些不够。。现在还在继续阅读中,尽量努力不弃该书。
我个人,以往看过的仙侠之类的小说,记忆最深的是《牧神记》。不仅思维开阔,生动有趣,每个人刻画的非常有特点。而且这本书,文字的叙述,给我的感觉,很特别。随性随意淡漠却又执着。
另外《英雄志》也不错。其他的类似《诛仙》的这种小说。大同小异。当时看的再迷幻再精彩,但是现在也记不住。前两年看了两部修罗武神,绝世什么的,到现在也没追完。是写手没有更新完。被网友誉为非常精彩的玄侠小说,真的是赞誉过度了。这两部小说开始写的还可以。但是到后期完全是累字。脑残的故事情节,苍白的文字叙述。 有的作家是越写越好。但有的作家真的是越写越糟糕。
我之前金庸看过好几本,所以《雪中悍刀行》我是看不下去了,网文就是网文,有一点不合道理,刚开头看见他爹跟狗一样被儿子打我就忍不住了,还有权势滔天啊,一声口哨来了一个师的人,然后慢悠悠的给小二说一声,上酒。强行装,最为致命。还有万鲤朝天,天子来了都羡慕,还有各种江湖门派都不放在眼里,动动手就能扫荡江湖的感觉。可能我以前没看过这种类型的文字,有点消化不良。我会努力看下去的。文字也渲染的太过,文笔太用劲,强行让人感觉文笔好,各种堆砌装饰,其实就是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不喜欢。我会试着坚持看完的,毕竟有人说没看完没资格评论。换换口味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是太难吃。
客观来说,《雪中》的每一个小片段都很好,不管怎么说,它呈现了当代人的梦中江湖,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涵盖了每个人对古香生活的向往,“北凉,死战!”也引导了爱国守疆的正确价值观。但是,《雪中》的缺点也很明显,总管的心太大,想一书道尽天下事,这就使《雪中》主线不明,这是致命的一个缺点。还有一些小问题,辞藻过盛,时间长了就有审美疲劳。还有历史人物,朝代的交错让人不太舒服,就像“唐朝的诸葛亮提着火铳打死了秦国的朱元璋”,当然,这是夸张的比喻,但意思大概就这样,或许是因为总管想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才这样设计。
对于《雪中》和金庸小说的比较,我认为《雪中》还是要稍逊一筹,金庸先生的作品,少年读,长成读,老年读,皆是良品。
但是,我对《雪中》的热爱也是真实的,毕竟,它满足了我对古时代的各种幻想。
不读书了 读一本雪中满纸荒唐语, 看江湖百态流尽辛酸泪。 一把泪为那牵马老黄面北而坐思公子。 二把泪为那羊皮裘老头大雪坪唤剑来。 三把泪为那木剑游侠折剑断臂出江湖。 四把泪为那红衣飞升莲花峰上再兵解。 五把泪为那呵呵姑娘拦路蚍蜉撼大树。 六把泪为那武当剑痴身死器断剑不退。 七把泪为那徽山紫衣裙下打结再解结。 八把泪为那西楚霸王太安城下独对弈。 九把泪为那碧眼身死只为寒门开龙门。 十把泪为那南北东西北凉城外竖慈碑。 百把泪为那人屠踏平春秋死前声声嘱儿女。 千把泪为那中原江湖宗师尽致关外写风流。 万把泪为那北凉山后三十万碑只是衣冠冢。 声声泪为那白衣如雪徐凤年。纵使人间千场雪,再无雪中悍刀行。
本人以前在许多的地方都看到有说雪中是本很好的书,可是看了三遍还是看不下去。从我看到的章节来看;这就是一部写一个世家公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王爷的过程。中间夹杂着一些的英雄豪气儿女情长,但我从中找不到我的影子。本书中即使北凉的百姓也活的不容易。北凉王跟军阀没什么关系的,北凉因为战力强大被中央忌惮这在哪个朝代都是合理的。北凉王的义子禄球儿视人命如草芥 ,你们看到的是他的忠义。那那些被他虐杀的人算什么。而我们大多数都是草芥在那个时代。还有姜姒也不过是在徐凤年打磨下的妻子。一切都按他所想到进行着。最后赢家也是他啊。我们平民百姓根本就是被看做他们的棋子。
金庸和雪中的读者的观点之争先放到一边,但是在我读过的网文中,能和金庸发生矛盾的好想就这一本,他也许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你们没法否定他算网文中的一股清流了,还有我就不明白了问什么现在的读者都一副俯瞰的角度评论书籍,要知道即使是最简单爽文,也不是一个读者可以说写救写的,欲评论他人,需要自知。还有谈论一本书好不好,你不能拿作者说事,谈书就是谈书金庸第一本书 …《书剑恩仇录》写的也不是很好,但是确定了他的武侠小说的开始。还有不要拿网文说事,如果金庸的时代有网络,你也不能确定金庸不会写网文吧,网文只是一种书籍廉价发表的方式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