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绣春刀》中,路阳在阐述这个故事时,并不仅仅只局限在兄弟情以及为兄弟报仇等浅显的道理,更多地是对主人公自己身份的认同。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会的认同,江湖的认同,成人的认同乃至最终秩序的认同,这种众多权力的认同或压制让主人公安定的身份危机成为了一个焦虑的事实,最终也成为了得知兄弟被人所杀乃至接下来复仇的重要推动力。片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有其难言之隐,都有其多面性, 有的人经常质问上天的不公,在危难面前因为犹豫断送了更多的希望,然而真正的勇士,是承受和接收那源源不断的伤痛,让行动和思维更加冷静的人。 上帝的旨意不为我们所理解,其意思就是让我们把握当下我们能够把握的事情,让不可把握的事情单单存在着,经历那累累伤痛,却不认同它们。江湖教会我们事实,也催赶着我们走去当下。
个人一直认为,系列电影,作为独立的一部单片,不管是系列中哪一部,单独拿出来,都要具有一部能够单独成为一部完整电影的特质。不能因为观众没看过前传或者没看过第一部,你就让观众看不懂。如果因为观众没看过之前的任何一部相关电影,而导致观众看不懂这一部,对这一部电影来讲,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失败了。在这一点上来说,《绣春刀2:修罗战场》无疑是成功的。影片的题材与年代,讲的是明代锦衣卫的故事。关于锦衣卫,李仁港也拍过一部就叫《锦衣卫》的电影,只是侧重点成了爱情,于是流俗。既然是锦衣卫,自然就不是江湖也不是武侠,而是官场了。《绣春刀》的成功,就在于路阳把握住了这一层内核,在这一层上做文章,我们便看见了今天的这两部作品。
全片笼罩在导演独特的武侠观之下,散发出别具一格的武侠思路,即讲究快、准、真实的镜头和动作设计。 为了表现快和准,导演常常不拍人物的运动,而是用几个一秒左右的极短镜头近距离拍摄武器的运动后,接一个表现出手效果的镜头,比如被架在脖子上的刀,刚出鞘的刀等等,以节奏的变化凸显招式的凌厉。电影武术的设计,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界定高低之分,而是更在乎时机和智慧的掌握 ,其根本点在于视觉和触觉的瞬间感悟,在比斗的过程中,抓住最重要的那一刻,对敌人进行致命的打击。
这部电影妆容淡雅,不像很多电影浓妆艳抹,周妙彤近拍除了淡淡画了眉和唇,眼睫毛的弧度都是自然的。孟晖说过,中国古代审美,最重视的不是眼睛,而是蛾眉,在众多的古装电影,电视剧中,很少能看到这种忠于古典的妆容(当年《卧虎藏龙》的妆容很赞)。锦衣卫和明朝官员的衣服我不懂,不敢说,但张嫣身着一片式褶裙,交领上襦加比甲,外围围裙,典型的明朝装束。周妙彤的对襟立领长衫加明制披风也符合形制。当然周妙彤在青楼里的两身衣服很夸张,也许是为了突出名妓身份的缘故。赵靖忠最后的满洲装束,头发剔得也符合历史记载。
两部《绣春刀》文戏武戏相辅相成,没有出现割裂的情况。于文本上来看,这也是成功的。如果说观感上有割裂之处,那就是来源于女性角色的表演了。第一部的女性角色由刘诗诗饰演,第二部换成了杨幂,虽然都是功能性角色,也都是表演一般,但就二者来之间说,杨幂的表现显然要好于刘诗诗。当然,如果与同样作为功能性角色的金士杰相比较,这两位的表演就毫无可以圈点的地方了。由此,我猜测,路阳应该更擅长拍摄男人戏吧,男女之间的情感冲突大概是他的弱项。
《绣春刀》所以精彩,除了人物的饱满,冲突的强烈,各角色的精彩演绎,还有剪辑手法的运用。观看《绣春刀》的过程中,一直让我想到的电影都是《谍影重重》,甚至《突袭》。都是通过快速剪辑来达到每一次动作戏的精彩度,我想,在动作戏这部分,即使是对武术有所研究的人员来看,一定也都是能够有所获得的,遑论普通观众。所以提及《谍影重重》,除了剪辑手法,剧情线的设置上,其实二者也是有些相似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