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零星的看过点书,有毛选和红楼梦,识字的时候看过,也没有看完,上学的时候有的同学买过课外读物,也借着看过一些,有好多的名著都是老师和我们说的,却至今也没有看过,只记得书名,也记得很多的文学巨匠,但是书也没看过几本。只是后来参加工作后,才渐渐的自己买书看。不管看完没,几年下来,也攒了二三十本书了。经常读书的人,首先是认识到自己不足了,很单纯的就是想充实一下自己,没 有什么其他原因。但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时间久了,读书也就成为习惯了。
在两三年前我不爱看书,基本是一年读不了几本书,但近两年养成习惯后,坚持天天看书,每年读两三百本书。个人认为,明显有三个区别就是读书多了以后,你会发现好像没有什么知识你是不能学的,如果不是为了考试、做研究,仅仅是为了达到“了解”、“知晓”、“略微掌握”的程度,基本上在某个领域读上十几本书就略有了解了。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往往容易吸引什么样的人,读书的人,往来无白丁,不读书的人,往往身边是一群和他混的一样的人,除非你是土豪,拿钱砸进去。否则你很难有机会进入读书人的圈子。不是一个频率的人不是一个层面的人很难沟通交流。
知识无处不在,现在人们都有智能手机,但又有多少人是用来看书,学知识的?好 多身边的人手机只是一个成人玩具而已,各种低俗。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反过来讲,手机何尝不能用来学习看书呢?只是自己不愿罢了。
经常看书的人会因为新的信息进入大脑刺激大脑引发思考,基本思考甚至深度思考,会思考是人与普通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不看书的人,大脑缺乏新的刺激,处于白板状态,活跃度有限。没什么独到想法见解。
其实人和电脑一样,装软件与不装软件的区别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没有足够功能的软件,电脑就做不了什么,好比人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输入,大脑空空,就算有月薪10万的工作你也未必胜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