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学的一首历史朝代歌,其实便代表了一般的正统观: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秦朝以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梁唐晋汉周宋元明清,便是正统所在。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皇位的一种继承原则,是维系宗法的核心制度之一。所谓嫡长子,即正妻、元配所生之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该制度由周公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以乾隆为例,乾隆认为“正统”有两个来源,一是以武力统一天下,如隋、元做到了“大一统”,也就是新的正统所在;二是承继先代,如宋齐梁陈、梁唐晋汉周虽然没有统一,但承继了晋朝、唐朝的正统,也便是正统所在了。
正统,出自儒家《春秋》一书,意思是以宗周为正,尊先王法五帝,为天下一统。宗周,是周室之通称,言其为天下诸侯之所宗。正统包括两方面,即血统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文化上的华夷之辨。
其实以居正而言,宋朝无疑是正统——唐、梁唐晋汉周、宋,这是正统所在。但辽和金的正统性不被后来的明朝所承认,即使到了清朝,辽、金也不被承认。
最根本的标准是:华夏文化的正统地位。如果哪位仁兄伟大博爱到超出了文化“局限”,认为世界大同,中国也可以不是华夏的话,那么在下无话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