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材料彰显了激烈的个人情感。梦到“被追”、“坠崖”,梦者会感到异常恐惧;梦到“考试”、“赶车”,梦者往往体验到了焦虑;梦到“世界末日”、“灾难”,梦者会失落无望;而梦到苍蝇、大便,梦者往往会产生厌恶。除此之外,梦者还会感受到喜悦、平淡、无奈等情绪,这些情绪往往梦者现实生活担心或期望的。梦中的情绪是真实的现实情绪的折射。在《伊玛打针》的梦里,弗洛伊德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当众责问她为什么迄今仍未接受我的“办法”。我们知道“伊玛未愈”一直困扰着弗洛伊德,成了他心头上的一块石头,伊玛的家人是弗洛伊德多年的好友,怕因此尴尬相处;也怕被同行看不起;况且他还觉得“伊玛未愈”是对自己医疗理论的打击。伊玛亲戚的闲言碎语,伊玛本人的反对,都集中在自己能否治好伊玛的病症上。这些现实累积成了自己的精神压力,时刻困扰着弗洛伊德,梦中他当众责问伊玛就是这一情绪的激烈爆发。
梦材料暗藏着浓烈的个人认知。未知的东西是不会被梦到的,当你发现了一个物品、果实、动物是自己新认知的,你回忆一下,你的梦里是从来不会出现过的。未见过雪的南方人梦到雪,是因为它听过或看过雪的文字、图片、影像的。虽然总的来说,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梦到,但就个人来说,很多东西未必都能梦到,比如梦到打印机、水泥的人就不多。而梦到不存在东西的人是为了增强梦者的感受,比如梦到鬼就是为了让自己身处这一极限的恐惧中;一大龄女青年梦到外星人,是担心别人说她不结婚是不食人间烟火。梦到同一梦相的,其认知的着力点也不同,比如梦到“摘桃子”,我们发现他们当下的心理也不尽相同,一位女教师是嫉妒别人的教研成果获得了校长赏识;另一个人却正在喜欢一有妇之夫。梦材料是现实材料的改装或想象、幻想,它处处显露着个人的认知。
我还是赞同人有潜意识的观点,而此生以来的9000个夜晚以来,至少有5000个夜晚做过梦吧,而能记住的屈指可数,有时候在迷离之间,感觉这个梦对我很是重要,想把他记录下来,但一阵恍惚之间,已睡醒梦破,所以在我看来,既然陌生的信和陌生的人既然可以被记住,已是难得,其中情绪无碍呼悲喜,既然梦真如斯,那不如真如所梦。
就是偶尔走在路上,眼前看到的一切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在学校铁门边等同学,坠着栏杆,突然就觉得这一幕特别熟悉,真的在梦里见过 这件事在心里面记了很多年就是忘不掉,还有小时候每年七月半左右都会做相同的梦,真的很神奇。
似乎都是由你的记忆合成出来的,所以你见过的场景可能是你在任意一个地方不经意见到的场景而你的大脑却给你记下了,然后在梦中给你呈现了出来,也有可能是取自你记忆里的各个元素合成出来的。人脸同理。
总的来说,最神奇的就是,生活中可能上课的时候太阳光照到脸上,工作时候某次谈话,旅游时走到某个地方看到某个场景,你会突然觉得梦里面经历过,而真的是梦里面梦见过,大家都会有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