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中绝世第一高人非刘姥姥莫属,她曾跑到宝玉的龙床睡觉,拿走贾府“二十两”帝王,还笑眯眯警告贾母: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卯金刀啊卯金刀,属牛的孝庄皇后食量大如牛,吃完母朱也不肯抬头。唯有林黛玉机警过人,一眼识破刘姥姥是“母皇虫母皇虫母蝗虫”,母皇虫过境,寸草不生,它带着“反木”板儿有备而来,“下作皇子”也不简单。救助巧姐,那不是救助,那是《风月宝鉴》的反面,要看正面,真正读懂后,哭都没有眼泪!
我觉得刘姥姥是个反派角色,但不知隐射谁,好在黛玉一眼就认出来了,来者不善,母蝗虫带着扳儿即反木(朱明)的下作皇子来了。难怪作者对刘姥姥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我觉得刘姥姥应代表蒙古,是蒙元配合满清灭了大明,故得到108两银子的犒赏,108两喻示满清承诺与蒙古人共同统治中华108年,是谓满蒙一体也,前一次从忽必烈在大都(北京)称汗到元灭亡正是108年(1260年一1368年)。另大观园三里半长也寓意汉、蒙、女真(满)等几大民族自宋、元、明和清初(三个半王朝)在中华大地上进行的你死我活的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刘姥姥、普普通通的乡下妇女。既无知又世事洞明、既粗俗又知恩图报、既务实又不乏投机思想、既冒失又机智、诙谐、既怯懦又胆大心细、为巧儿取名、彰显智慧、营救巧儿、使其免于沦落风尘、小人物大道德、红楼梦里对众多小人物的同情和热爱、是红楼之所以伟大之处吧
有良心的小市民,不错的。在那个环境里能看到这样的人,就能明白贾府那样的侯门真深似海,阶级之间的区分就很明显。不过呢,这事儿也看出正如周瑞家的所说:皇帝尚有三门草鞋亲。贾府在这件事上其实是打破身份界限做了件善事,种下善因,保住了巧姐。
她放下自尊时,处于青黄不接的年景,"打秋风"让初读到此的人颇为不齿。掩盖了她混迹社会,通身能屈能伸,大智若愚、识时务懂人心的市井本领,浑不怵。这是泥里浆里逼出来的,有无奈亦有庆幸。
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也可以这样说,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