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师不说鉴古而说鉴于古,觉得有点费解。文章学问郭大师是一流的,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不能因为鲁迅骂了他一句以及后来的郭大师阿谀权贵,就能够否认郭大师在文史哲等多项领域的建树。
郭沫若提出了"先欲制今而后鉴于古" 的理论,历史剧应该把握历史的精神, 努力找到古相通的东西.,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方式来表达,其实就是,历史事实只是一个IP,作者自己想表达的观念和“夹带的私货”才是先行的故事核心。这跟“六经注我”是一个道理。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创作观念,主张“借着古人的皮毛来说自己的话。”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人物的心胸,寻找自己和历史人物可能存在的共同点。
只要真实地把握与表现了历史的精神,是尽可以和史事尽可以有出入的。求似,则求一种神似,寻求历史精神的相通。
毕竟历史剧不是历史研究,不必要求实事求是,把握其中蕴含(或者可能蕴含)的精神就可以了,有出入也无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