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估计又是:李白、刘长卿、苏轼、陆游、陈亮、张孝祥、辛弃疾、文天祥、太祖这些人的大点名了,不过也没办法,也就这些人写得最有气势了,作文嘛,就讲究个气势。我最喜欢辛弃疾的一首《贺新郎》,稼轩是极爱这个词牌的,写了很多首,但是往往是上阕不错的下阕差了,下阕还行的上阕不成,所以我仍然只安利半首: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这半首最让人赞叹的就是最后一句,巧妙地收住了气势,却又暗示出新意,没有任由气势奔腾而去,这在他其他的《贺新郎》词中没有体现出来过。
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第一次看到是在高考前几天,准备诗歌鉴赏题的时候,看到这首词,眼前一亮,就记到自己的本子上,最吸引我的一句是: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在刚高考完去武汉的火车上,从北向南,途经山山水水,带着刚考完心中的一份释然,还有面对未来的不知所措,不知何故想到这首词,心中一喜,竟直接在火车上朗读(真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式)起来,不知是否吓坏周围人。回头再来看,这两个时间点的心态完全不同。但是好的词确能很多时候引起人们的共鸣。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说起来很惭愧,从小出国的我,大部分中文文化修养都是从各种电视剧小说里得到的。高三那年看步步惊心各种迷,把里面引用的所有古诗词都找出来抄写了,其中最喜欢的是离骚和这首。很多年以后都觉得这首词很大气,感觉特别能体现一种孤独而勇敢的心境。有时候用它来鼓励自己,同时怀念逝去的时光。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说到写梅的名句,我首先想起的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的风格是明快的,梅影横窗瘦却加入词人重重心绪,平添几分萧瑟。
以前看过一句乐府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同样的惆怅,人生最大的寂寞大约就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吧。"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每年樱花开的时候都会想起这句来,以前翻过苏曼殊的作品,颇多惊艳之句。有时会想,如若相遇,他便是赠我一钵无情泪也不算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