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羡慕有底线的人。我性格从小就特别老实,特别老好人,从小一度认为自己是拥有特别善良这种优质属性的人。所以对待别人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忙必帮。同时我还有一个发小,关系特别铁的那种,他就属于对别人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特别有距离感的人,他只帮他想帮的忙,只回答想回答的事,只结交想结交的人。我一度认为,他除了我不会有太好的人缘,而我肯定是人缘特别好的人,一度,我以此沾沾自喜即使因此身心疲惫。慢慢地,我发现,我人缘并没有想象的好,一味地帮助别人,并没有让我获得特别好的人缘,也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尊重,相反,甚至我感觉的到,他们会和我开过分的玩笑,因为我是老好人不会生气啊,他们会习惯性的让我帮忙,因为我是老好人不会拒绝啊,他们在关键的时候永远记不起来我,因为我是老好人总会自己出现啊。而我的发小得到的尊重却要远胜于我。人们乐意和他交朋友,也同时尊重他,喜欢叫他一起玩,甚至觉得他的出现一定程度让他们感觉有面子。我已年近三十,我现在完全了解得到性格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并不是想批判人们怎么怎么样,我只是觉得,人的潜意识是很可怕,你带给他们的潜意识上的放纵,很容易伤害到你自己。人和人相处,一定要划好清晰的界限,越亲密的关系,越要清晰,这不仅不会伤害到感情,还会让它更持久,这件事有些人天生可以,有些人则究其一生也未必做得到。
不知世故,所谓的“傻人有傻福”。初中,班里有个女生喜欢去我家里,我俩一起看台湾家庭伦理剧《意难忘》。有次我妈洗了一盘葡萄给我们吃,看到一半她大声叫我妈:“阿姨,葡萄还有吗?”当时我惊呆,爸妈从小给我的教养是绝不能问诸如此类的“无礼”问题的,接收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不能主动问别人要东西,除了压岁钱不能接受别人给的零花钱……我转过头去看她,她正一脸纠结地看着电视里男女主角吵架。身后传来我妈贼响亮的应答:有的是!洗了给你们送过去!妈妈很喜欢她,每次她离开的时候都说:XX,要经常来玩啊!初中时的我总爱问我妈“我们班上女生谁最好看”这种问题,我妈有次说:“XX这小孩真让人待见,每天嘻嘻哈哈的,看着就开心。”
我喜欢两种人,一种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红楼梦》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近些年被传的很火,有人说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大的善良。确实,和这种人相处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他们总是那么得体,不卖弄不炫耀,遇事不慌不乱。就像罗曼罗兰说的,在认清所有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另一种则是真的不知世故,真诚地接纳自己的一切,也许他们说的一些话或者行动让人不爽,但她自己并不反复纠结我是不是说错了或者怎样。但就像有人说的,面对这种人,你和她掰扯,别人不会觉得你认真,反而觉得你较真。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一种心态;而不知世故,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心理弹性好,或者说百折不挠的性格。在重大压力事件发生之后(自然灾害,亲人去世,失恋等等),大部分人会相对比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的心理水平,一些人甚至觉得自己的心理比以前更加强大了,但也有大约8%的人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面对压力或遭受打击后,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越挫越勇,最终达成事业的成功。导致这种巨大适应差异的关键,就是一个人心理弹性。
“认真”一词,常与呆板的学霸形象联系在一起,但如果用在生活上,你会发现,拥有这样一个品质,是多么的让人着迷,因为对生活认真,不仅意味着这个人是热爱生活的,还意味着他绝对是个有趣的人。对生活认真,不仅是一种态度,更需要天赋异禀的能力。它需要有一颗永远渴望探索的好奇心,和一心想要结合各个领域最终融会贯通的大格局。对生活认真的最高境界是“玩味”生活。
细腻敏感的人是长有纤细触角的虫,于一片黑茫茫里生出亮闪闪的薄翼来。世界在她眼前深而广,能接受月球背面坑洼的存在,就更少愚昧和刻薄;能透过绿望见一片原野,生活于她就好比一场甜梦;能将思想通过语言文字完整整表达出来,就能赋予它们打着个人烙印的真正鲜活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