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与石无分别,石经过千年风化,吸收天地灵气,日受太阳阳气,夜润月光精华而成,产地在我国西南昆仑山以及缅甸、越南等雨水充沛山地卑湿地带(南疆天山也有出产)。人们认为,玉是宝物,可通神灵,可辟邪保身,传说夜明珠能让后身千年不腐。考古发现,古民在祭祀鬼神时奉上玉琮、玉圭以示虔诚。由于其稀有性,古时王侯都从民间搜罗奇石美玉以充玩好彰显身份、地位之尊贵。从品质上说,人们常以它的纯洁无瑕来比喻君子之人格、美人之容貌。综上所述,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玉制品收藏也有很大市场,是否是玩物丧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按理说,世上本没有所谓的玉的,总归石头居多的,大概有些石头长的特别,或晶莹剔透或温润细腻或别有姿彩颜色等等吧,总之就是别有一番个异特别的醒目的地方,招人喜爱,爱之者爱之,于是玉,鹤立鸡群了。至于惜金叨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的都是后话了。爱之者愈来愈多,玉被赋予愈来愈多的内涵,归根是人的价值观赋予它的,折射的是人的品味品位。实在稀里糊涂,或看得通透的别有一说,玉石俱焚呗。
玉之美石也!中华上下各五千年的历史,既是文字记载的历史,又是石材记载的历史。在没有发明铁质工具时,国人用金刚沙琢磨美石,以祭祀天地及诸神列祖列宗。王之五祭,其媒介多为美石器物。商妇好墓出土上千美石器物便为例证。毛泽东诗词《贺新郎-读史》曰: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可见美石_玉在中华文明中是思想文化的承载体,更是君子之五德的具体譬瑜。玉者君子也。
其实本人最看重的是玉的气质,看看那些带玉的成语,我们就会对玉爱不释手了:金玉满堂、金枝玉叶、小家碧玉、抛砖引玉、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如花似玉、守身如玉、白玉无瑕、玉树临风、粉妆玉砌……,可见玉的品质是何等纯洁无瑕,已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
石头是玉它娘,玉是石之子。痴情父母自古有,孝顺儿女谁见了。痴情顽石遍地见,多情玉石往钱看。玉在椟中求善价,石头块子垫脚丫。提起筷子可吃饭,放下筷子能骂娘,说起石头玉耻笑,想到宝玉石颜开。可见,玉呀,谄富献媚,“孽种”!
石居自在乡,玉入繁华地。玉搞弄了事,让石头来记,所以《红楼梦》又叫《石头记》,记录得啥?通灵宝玉的风月情债历凡造孽的故事。故事都是因块玉,所以通灵宝玉的风月情债又叫《风月宝鉴》。可见玉呀,贪颜爱色,“情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