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以及伴随而来的碎片化阅读方式的转变,人们不再单一的阅读纸质书。
智能手机阅读软件,一部手机,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内存拓展卡就可以下载大量的免费电子版本的小说可以阅读。
2,同时,高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内心变得无比浮躁,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阅读纸质书了。
3,当下中国社会与时代,身边大量的陌生人都在玩手机,看手机,身边突然多出一个看纸质书的人,多多少少有些格格不入,给人一种装13的感觉。
4,实体书店除了新华书店这种国家扶持的之外,假如不卖初中高中学生的考试资料,试卷,高考复习资料习题之类的,单纯的卖书,卖小说,恐怕连房租都挣不出来!正版图书价格贵,现如今盗版图书有些印刷质量做工越来越好了,甚至完全可以以假乱真,除非很有钱,不在乎价格。
5,信息的多元化,多样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人们收集信息的途径与方式,选择也是多样的,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很多人家中的电脑,电视成为闲置的摆设,花钱买纸质书,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置于高阁,几乎从无过问,而且纸质书占用大量空间,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为一种装饰品。
6,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阅读量,普及率都是很低的,读优质文学,小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属于特定的一小部分人,而不是普遍的人民群众。
不知实体书店的情况,因为我有将近十年没上书店了,而以前是很喜欢逛书店也买书的。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随着网络尤其是手机网络的方便,读书的时间减少,有什么问题网上直接查;二是随着网络的发达,买书的针对性更强。因为网上得到的书的信息比更那些影视专家或是别的什么专家推荐的书更靠谱,然后网上购买。总之,在信息发达时代,书的质量和内容才是根本。譬如说,我最近从网上知道一本韩国人写的书,好象是门外的植物。从知识性趣味性我觉得很值得买。再说,我从网上查到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不错,也是网上购买了,一读果然比罗索和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要好。像我这样的买书情况有多少,我不知道。
实体书籍不迎合市场的口味,导致了它的失败。纸质书籍会被淘汰,是因为它的厚度,太重了,没人愿意带在身边。还有不能像手机一样自动翻阅,体力活谁也不会去干。还有一点,看久了眼睛会干涩,对视力不好。现在的人类对文字速度阅读的极快,那些文字几天看完,就没用了。谁会浪费金钱买那么多书,并且没有巨大的再利用价值。电子版书籍还免费呢?谁愿意白花钱。所以,大学的书籍迟早要被电脑终端淘汰。
一要求知识版权(虽然比较弱),书价上涨,这方面是应该的。二出版商对书籍过度的包装,导致有些书看外表很漂亮,但并没有什么内涵,不值得买。三现在普通人的收入和现在实体店的价格并不支持大量购书。四工薪族并没有多少闲暇时间来读书,现在不是流行996吗,就算是当个老师,大家可能以为当个老师时间多,呵呵
书店书太少不全面,重要的是书全部封好好的,至少留个样本让人看一下。有人蹭书不买没有办法,但是真正买书的人看不到书里纸张材质,内容具体,瞎子摸象的买,常常买不到心意合的书。我买四大名著旧买了两套,第一套书绣像图模糊看不清,纸张薄得翻书都怕烂!所以买了第二套,纸张结实,翻书阅读提升了n倍!
元旦四天假,逛了沈城主要大型书店,只买了一本书,梅.萨滕的「独居日记」。这本书不在书单上,但我读了一小部分,深受触动,于是买了。书单上的十余种却一本没买到。实体书店走向崩溃了吗?没感觉到。书店人还是很多的,而且就我个人经验,网上书全,价格也较低,但很难平安送到手上,我还是首选实体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