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国学班,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适当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对于一些西方从传入节日,比如2.14情人节,圣诞节等等,不宣传,不鼓励。服饰打扮方面,多穿中式服装,如旗袍,汉服等。结婚庆典多用中式礼仪。耳濡目染中,下一代的文化自信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 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简单明了的讲就是三句话: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
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多鼓励孩子读一读古典著作,让他明白我们祖先是有多么的伟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得先有自信,平时对待国外的事物,要不卑不亢平和对待,不是说你疯狂的骂外国就是自信了,真正的自信体现在教养上。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有礼有节对待国外的一切事物,才是一个人有文化自信的表现。
如何培养下一代自信,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对文化有信心,把我们这一代的事情做好,把国家在我们这一代手上发展好,这是根本。然后要明白国学基本处于方术的学术级别,少鼓吹八卦等,用逻辑演绎重新理解国学,淘汰它的虚妄,将它的真理呈现给我们的下一代。时间紧迫,否则真的危险。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文化是一条最好的出路虽不是唯一的出路。培养下一代文化自信要从小做起,从各方面注重文化的修养,引导青少年对文化的热爱。并让他们知道文化的力量,有文化就有,自信,自信来自文化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