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年,苏轼被贬黄州,在东坡过起了农耕生活,并自称“东坡居士”。在那里,苏东坡每天除了劳作和赋诗下棋,还在闲暇时间琢磨起了烹饪技术。有一次家里来客人,苏轼亲自动手烹猪肉待客。他把猪肉切块放到水锅里,加调料并以微火慢慢炖着后,便与客人对坐下起棋来。不过在棋局结束时,他才猛然想起锅中的肉。他开始还以为一锅肉烧焦了,可是揭开锅盖来看时,却见一块块猪肉已经变得色泽红润、汁浓味醇。这糯而不腻的烧猪肉自然博得了客人的高度夸赞。从此,苏轼在烹猪肉时皆如法炮制,最后竟弄成了他们家的保留菜品之一。后来,苏东坡四处为官,东坡肉也随之传遍大江南北。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太平的年头,家家户户过得好快活,这辰光又见苏东坡差人送肉来,大家更高兴: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王朝云原来是西湖歌女,某次见了苏东坡,才子佳人一相遇,就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了。后来苏东坡到了黄州,王朝云也一直陪着他。那时候苏东坡比较穷困,但是身为吃货,无肉不欢啊!王朝云于是去买了当地比较便宜的猪肉,炖给苏东坡吃。买回来之后,直接和材料一起下锅了。然后,王朝云就去和苏东坡一起练字了。这练着练着,时间过去了很久,练完字两人才想起来,锅里还炖着肉呢!于是赶紧去厨房看,没想到炖出来的猪肉相当美味,于是苏东坡记下了烹饪方法,东坡肉出现了!
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大家都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人们就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 曾遇到黄河决口,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他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奋战,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为感谢这个好领导,纷纷杀猪宰羊,上门慰劳。苏东坡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被称为“回赠肉”,成为徐州传统名菜,这是东坡肉的原型。
“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那时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但此菜当时并无名称。以其名字命名为“东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