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王维的山水清淡旷邈,不知道为什么孟浩然总给我一种纯然中带着苦味的感觉,王维舒服一些。和李白比的话,似乎诗仙更加潇洒恣意,如果问我最欣赏的是哪位,那一定是李白。最喜欢王维,为的是他不完美,比起诗仙有些缺乏可爱,带着清虚的压抑感。年少成名,抱负满满,之后却成了一个半官半隐的懒散人,这份妥协和白居易类似,没有老杜那份忧心不已至死方休的浓烈情绪,也没有太白那种俊逸洒脱放浪形骸的快意自得,他就是一个有点软弱又有点不甘心,纵情山水又有点意难平的普通人。这样一个活得一点都不激烈又不出彩的才子,他的诗背后,这个人的妥协无奈让人更有共鸣,大概这是我不欣赏他却喜欢他的原因。
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最喜欢那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或许更多的是对后主的心疼。李煜的确不适合做一个皇帝,人家说他“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惜薄命作君王(主?)”不过他的词,实在很美,虽然看到很多观点以及一些素材里面对李煜治理国家的能力评价都不甚好,但总还是忘不了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他若当真没有能力,又如何守护南唐臣民十五载”,总会犯一个喜欢他人便要竭尽全力守护那人的毛病(痴汉笑)。不多说了,(可能有错漏之处还请指正,谢谢)最后,李煜,你的词连带你的人我喜欢定了。
屈原。他是开端性的诗人。是处于原点的诗人。后世道的淡泊,儒的秩序,都在接受了这个世界之后才会产生。唯有他,在原点那里,以一个赤裸裸的个体降临到这个无序,混沌,蕴含着某种语言无法企及的狂暴力量的未名地域里时那种惊叹,他维持着惊叹,他迷茫,他发出最本源的追问,《离骚》:我是谁?《天问》:为什么我会来到这里?这里是哪里?《九章》《远游》等等不可计数,他的诗有着教化普及的后世不复可得的神秘,玄奥,瑰丽与奇谲,后世诗人,除李贺之外,未有闻也。
史铁生。我在知乎很少见到有人讨论他,但我这么一提估计很多人都会想起他。"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出自「我与地坛」,当时他四十岁。而这句话也是我第一次读他的文字时看到的,在语文书里,我当时十四岁。后来我找了许多他的书来看,说实话,很多地方不懂,需要停下来考虑思索半天,但想通了,才领会他文字里对世事的理解,惆怅好久。
诗人李白。从《唐诗三百首》开始中邪,在那么多诗人中间,越多看越发觉只有李白的风格最入眼,甚至爱屋及乌从一首《梦李白》开始有点喜欢杜甫了,还有点小小“变心”了的负罪感。李白的好处是他每一首都让人感到气势极顺,从头到尾是一个半醉的诗人一挥而就(然后拿银子走人)的成果。所以越长越好看,佳句迭出,用典自如,非常过瘾。
最喜欢的诗人是海子,高一的时候初读《以梦为马》,便印象深刻,心随其动。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从那时起,我便立下志向,抛弃短暂的情人,只为把火高高的举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