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这样说的:“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治理一个国家,要发展国防,发展经济,同时不能失信于民。这时候学生问他:“如果要去掉一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也就是说,在治理国家方面,国防的重要性要低于经济和民心。学生再问:“如果再去掉一样呢?”孔子说“去食!”也就是说宁愿不吃饭也不能失信于民!可能有人会反驳:“不吃饭不就饿死了吗?”孔子也有他的解释:“自古人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我觉得是一样重的,文治是统治思想,而武功是治国安邦之本,两个都一样重要,没有谁比谁重的说法,少了武功文治就没有办法施行,没有文治武治也不能安抚人心。
没有谁轻谁重的说法,它们都是同样重要的。文治用来治理国家,武功用来守护自己国家的江山疆土,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缺了任何一方都对自己的国家是不利的。
文人更加重要,因为如果历史上的文人都不是文人的话,所有人都只顾着打仗的话,那么世界将会变得非常的黑暗,穷兵黩武,没有一点点的光明可以找到。
一样重要,武功需要保卫国家,而文字需要管理国家,两者是相互并存的,之间没有太大的矛盾问题,因为他们所管辖的事物不同。
历史上的文治并没有武功更能有撼动力,武功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文治就像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一样,并不能保护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