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这世上一遭,当然不能只为了活着。要追求更长远的人生意义。但对于一些遇到点小挫折就悲伤难过,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运气不佳、波折坎坷的年轻人,实在很有必要看看《活着》。不是叫你来比谁惨的,而是叫你知道,大家都有不容易的时候,每个人这辈子都遭遇过许多苦难。你那点破事儿,根本不值一提!
《追风筝的人》,念及那些如风往事,冷暖自知。也许谁的生命里都有一只想要挽回的“风筝”,谁没有令自己痛悔的事,谁能保证自己的心灵永在阳光的照耀下?但重回那个被时光深埋的地点,重新面对心灵的考问,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勇气,即使,“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John Banville的《裹尸布》,大段的叙述和讲话,很适合自己一个人深夜读出声音来,像迷雾一样的人物情节发展,刚开始读读不出来到底是什么,但是最后浮现的命运的戏弄就非常抓住人心。是孤独至极的作品。
《解忧杂货铺》对于东野来说,这是一本温柔的小书。可能也只有东野,能把看似这么多温柔美好的小故事,巧妙精致地联接起来,读到最后一分钟,才恍悟原来前后都是有必然联系的。人生如此奇妙,不好好过又对得起谁。
余秋雨的《空岛》,虽然很多人觉得他真的不适合写小说,但我觉得他写出了情怀。情怀有的时候会被认为成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但有的时候情怀真的可以是带来感动和共鸣的媒介。
《洛丽塔》小说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开创了现代两性文学伦理上的新视角,淡化了常识上的社会内涵与道德是非,完成了"年少的美国诱惑衰老的欧洲"的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