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应该算快的了吧,虽然比不上大牛。高三几乎是记忆力巅峰期也是阅读速度巅峰期。基本上属于别人看半页资料,我基本上背了四页,但是也有Bug,准确率只能达到80%,一些数字记不牢。我看书从来不按千字计算,唯一一次无聊的时候测试,快一点的话一分钟一千八没有问题,但是不是很细。现在也不错,基本可以吊打全组的人(我做的是编辑)。组里开会常见的一幕是,我已经说出了下面文字的重点,他们上面的文字还没有看完。尤其校对的时候感觉自己和作弊一样,三个小时能做完一天的活。所以给你的建议就是平常多背东西,记忆力自然就强,看书有可能过目不忘(母上大人有阅读障碍,但是真的过目不忘)。看书的速度按书来区分,有价值的书精读满读,你会发现记得牢,而且准确,但是还是比一般人快许多。
小学暑假的时候我爸把我丢在新华书店,然后大概两个礼拜看完了那一柜子的少儿名著,后来小学毕业的暑假,把一柜子的精装人间喜剧看完了,不记得用了多久。从初二我就开始看电子书了,而且学会了各种搜资源的方法和各种格式电子书之间转来转去的方法。那个时候我用的还是索尼爱立信,应用格式还是JAVA什么的。学生时代为了能够不花钱并且大量阅读,只能牺牲了纸质书的质感和阅读体验。没有认真测过自己的阅读速度,但是有在二十天里看完全职高手(大概六百万字)的经历,一个下午连吃饭看完了四世同堂,高三备战阶段用休息时间一个礼拜看完了盗墓笔记一个礼拜看完了斗罗大陆。短一点的个把小时搞定,高中以后买回来的书总是看起来像没翻过还被老妈骂过,可是我已经看完了啊。
很神奇的一点是。我看书遇见感兴趣的就会慢慢看,慢慢进入那个世界,甚至有时候为了想象一个情节,一页书看了半个小时。整本书看完后就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再看看自己的同学,舍友,就有种已经离开她们很长时间的感觉,想去抱抱她们。然而遇见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题材,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会觉得好无聊,会走神,剧情什么的等回过神来就衔接不上了,于是又倒回去重看。所以,遇见这种情况,我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看书,基本是一眼可以看完一小段,二三眼看完一大段的那种,一本400页的书,很快就看完了,而且看完后剧情什么的全都衔接的上,还可以复述给别人听。
看书快确实有很多好处,能在短短数年进行大量阅读,很快变得“博学”。如果大学里有这样的经历,应付个国考、省考是很简单的,但也就是如此了。(以上是我的一个经验谈)现在我追求的就是慢阅读。因为我已经发现了快速大量阅读的弊端,杂而不精,多而不强,半年前我审视自己忽然发现自己竟没有哪一面能称得上专家。手机码字,难成体系。简单说吧,快速阅读是一种能力,但做到慢读精读才是真正会读书啊。
我属于看书不慢的,但是也不是很快的。经验就是:分书的类型来决定速度。比如一些名著大概要慢慢看,有一些通俗小说就一天一本。出于本心我不喜欢别人问我多久或者几天看一本书,因为是对书籍的不尊重。我们可以选择爱看或者想看的是来读。读进去才是一种感受。并且好书我会反复读,当然好与坏都是个人爱好决定。同样觉得有时间不够用的困扰,但是还是要稳稳地读书。不然不如睡觉。
读书和看书快不快也要分什么书,比如我读小说的时候一小时大概能读100到120页,读历史类的记载类书籍一小时大概也就是30页到50页,一些人物传记,或者说科学常识类的课本大概是一小时80页,读书会并不是说走马观花,而是采用不同的读书速度,基本理解其中的概要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