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上有道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名言警句鞭策着无数学龄儿童。然而出处是《红楼梦》第五回: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副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一部歌颂男女青年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为主题的名著里,一副封建礼教腔调的对联,却用来教导新世纪的儿童。嗯,好的。
中学语文课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在演讲的中间部分感谢了美国、感谢了司徒雷登的帮助。在课文里这段被删除。90年代初的中学政治课本,提到了洛克菲勒。提到了洛克菲勒如何从一个小记账员通过各种钻营、通过不择手段成为亿万富翁的。展现了他是多么卑鄙多么无耻,借以攻击资本主义制度。唯独没有提到洛克菲勒基金会除了美国本土对中国的捐献是最多的,唯独没有提到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我不是说美国怎样。就是单纯的为司徒雷登和洛克菲勒感到不值。因为政治、因为历史的变迁、因为世事的变换,给许多事情涂上了一抹悲情。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里忘了必修几了,里面有一张维吾尔族还是西藏自治区人大选举的图片,照片上的牌子上写着几行字,然而那字写出了牌子,在牌子旁边悬空着,有时间找图给你们看。还是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就刚开始的那几页,详细分析了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而轮到介绍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一句相关介绍都没有,直接简单粗暴地告诉说这是科学的哲学,我们应该相信啊,学习啊,发扬这种意思的。算不算一种洗脑,不懂不懂。
在我上高一的时候,政治书用了一个小小的篇幅简单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我是东北人,所以读罢脑中直接浮现出“扯犊子”这三个字。不提别的,首先出门不带钱这个设想就够疯狂了,pos机还没大范围普及呢,你告诉我以后出门通过手机扫描就可以完成各种交易?合上书之后也就没再多想。时至今日,我已大学毕业,一日我去报亭买杂志,老板是一个七旬老太。在我翻兜找零钱之际,她默默的把一张印有巨幅二维码的塑料板递到了我的面前.....
感觉没人会记得……高二历史地图册,学校发的配套教科书那种薄薄的书,有一个图是一个集体合照,什么合照记不得了,好像是一堆留学生留德居住生活后拍的照片。第一排坐的有一个小姑娘,10岁左右,脸白白静静,大眼睛,齐刘海,大蝴蝶结,跟个洋娃娃一般。重点,这是个黑白照,女孩子微微笑的样子以及穿衣打扮好像是穿越过去的样子,好像不是那个年代的人。
我说个我看到过的,倒不算教科书上的,就某资料上的,说欧阳修他当一个考官还是什么,然后有一个学生跟他同名,于是他不爽了,写了句话怼他(让他知难而退那种),结果这学生也回了一句话,跟欧那句刚好对成一对子,意思就自己不惧什么的,然后欧一看,觉得这学森了不得啊,就招了他。所以,如今欧阳修的作品真的都出自同一人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