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一透露黛玉吃燕窝,贾母就命人天天送到潇湘馆。黛玉身弱,怕听鞭炮声,都是躲到外祖母怀里的。黛玉也不缺零花钱,打发小丫头,都是一抓一把钱,贾母何曾亏待了她?大观园聚会,贾母叮嘱湘云,好好看着你林姐姐和宝哥哥,少吃点酒,接着后一句才是,你和宝钗也要注意点。薛宝琴来了,贾母喜欢非常,众人说,这下有人吃醋了,先是说宝玉吃醋了,接着说吃醋的是林妹妹吧,把她的宠爱夺走了。可见,众人视角里,贾母本来最喜欢的就是黛玉和宝玉,这是公认的了。
贾母,将对远嫁早亡的女儿的思念和爱,全部加倍返还给了林黛玉。林黛玉,并非孤苦无依投奔到贾府,而是贾母主动请愿。女儿贾敏去世后,老太太心心念念外甥女无人教养,难以割舍,屡次写信,并兴师动众亲派了男女船只去接。到贾府后,贾母初次见面便一把搂在怀里“心肝儿肉的”哭个不住。而后,黛玉在贾府享受至高规格,饮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探惜三个孙女都靠后。她和宝玉,成为贾母最割舍不下的两个“小冤家”。贾母的小饭桌便是贾母宠爱的风向标。贾母的饭桌,代表了整个荣国府的最高生活水准,大厨房预备老太太的饭,是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只要黛玉吃饭,贾母的小饭桌始终留有她的一席位置,和贾母共同享有这些山珍海味,水陆干鲜。黛玉不跟随贾母吃饭,也就把当日所有菜品里面的“尖儿”,给她送过去。印象中,把风腌果子狸给了爱吃肉的贾宝玉,而把一道贾政孝敬的鸡髓笋给了林黛玉。鸡髓笋,单听名字就会感受到这道菜的精细巧作,鲜美营养好吸收,最适合林黛玉食用了。王熙凤深知黛玉在贾母心目中的位置,提议冬日在大观园另设小厨房时,把林黛玉列为第一个需要呵护的对象。天又短又冷,不如以后大嫂子带着姑娘们在园子里吃饭一样。就便多费些事,小姑娘们冷风朔气的,别人还可,第一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就连宝兄弟也禁不住,何况众位姑娘。事关黛玉宝玉,所以贾母果然欣然同意。浓浓的骨血亲情融化在生活里,何尝不是一餐饭的富足、一碗粥的温度呢?
我觉得不是,如果真的喜欢的话就不会同意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而且是黛玉去世第二天才知道这个消息的。
前八十回里,经常能看到好像不经意的闲笔,贾母去看黛玉了,贾母从黛玉那儿出来了,贾母给黛玉送钱啥的。可见老太太和林黛玉有多亲密。林黛玉在经济上,其实还挺宽松的,对比来看,有一次探春麻烦宝玉去买外面的小玩意儿,说攒出来两吊钱,而林黛玉那儿婆子去送东西,林黛玉就给了婆子的赏钱一吊。一个是攒两吊钱,一个是随手就出去一吊钱,按理姑娘们每个月的份例是一样的,为啥林黛玉那么大方呢?我觉得是贾母平时应该有私下再给黛玉零花钱,因为书里至少写过2,3次贾母去给黛玉送钱的。应该不是每个月的份例,从宝玉那儿的情况看,份例都是各人的大丫鬟(比如宝玉的袭人,黛玉那儿应该是紫鹃)每个月去领的,并不是贾母分发的,贾母应该是觉得黛玉每个月那点儿份例银子不够富裕,自己再补贴让人给林黛玉再送去的,所以林黛玉花钱上比三春来得大方。
废话,自己的外孙女。
爱你,是在繁华锦簇、人声鼎沸中,眼光也时时关注着你,心思为你所动。元宵晚会,烟花漫天,贾母却不忘:林黛玉禀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他在怀中。那日的焰火极绚丽,极精巧,各色故事俱全。然而黛玉素来不喜热闹浮华,让她历久弥暖的便是贾母这个暖心的小动作,不经意的,却凝结了最亲近也最自然的情感。那一刻,黛玉的笑容想必很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