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产生和相声本来就有本质区别。戏剧起源于祭祀,相声本身就是和骗术并列八门之中。发展自然是不一样。喜剧更多的运用舞台技巧,利用场景的优势激发人类情感共鸣。让人感受舞台的喜怒哀乐。团春自然不是什么好听的说词,那前面说着相声,就观察听众的表情,看哪个包袱想了就让同伙去偷骗有钱的听众。以前相声五毒俱全,不堪入耳。直到出了侯宝林,马季才把传统相声变成新相声,再从讽刺相声往歌颂相声发展。经过冯巩继续发展,拓宽了相声的表演形式,把相声拉到大雅之堂。那陈老师要是练练相声,五六年吧,就能上台了。但是这个岁数,估计难点。
相当高的水平,因为他就属于嘴上有尺寸的相声演员,你看经典话剧《茶馆》里面有一段台词:“我已经不吃大烟了!”“真的?您可真要发财了!”“我改抽白面儿啦。”就这两句,每次演都有人乐,这就是台词的尺寸,抖包袱这一下,跟相声是一样的。而相声是语言艺术没错,但是两个演员在台上跟电线杆子一样,肯定是很尴尬的。要做到身体有动作,不能让自己闲着。许多学生票友往往在这一点上问题最大,台上明显就感觉身体不协调。
陈佩斯所表现的表演功底,他但凡想说相声,绝对是第一流的相声演员,脸上有买卖、嘴里有尺寸、身上有戏,就这三点,其实就是一般票友和专业演员的最大区别(当然了,许多专业演员其实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三点),其他的什么学方言背贯口绕口令快板京戏太平歌词都是外在的东西。
陈佩斯要抓喜剧的本质,引人发笑的根本原因再退到剧本上,从人的生理结构引导剧本的走向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东西可以有深刻的内涵,让人越看越深,同样的,越是精密的事物容错率也就越高。戏剧可以借助场景比如音乐,灯光,站位来辅助进行渲染。那相声就不行了。
最典型的,看那些相声演员的剧照,一个个表情夸张,那就是演员在台上的状态,陈佩斯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嘴里的尺寸就是台词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反面例子比如某些校园相声,学生完全没有台词功底,所有的词都是平淡地读出,自然场上效果不好。
应该不错,陈佩斯身上有喜剧感觉,艺术是相通的,相声是语言艺术,更是表演艺术。相声,相貌之相,声音之声,相就是表情、肢体动作,声就是台词功底,这才是相声的真正内核。当然了,这三点是三位一体的,陈佩斯都表现的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