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小时候读完深深为之感动。这本小说告诉我,一个人无论活多久,内心深处都应有纯真的一面,不要向你曾经最讨厌的东西彻底妥协。我怀念那个只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阻止孩子们滑向悬崖的霍尔顿;怀念那个花钱叫了妓女,妓女来了,却又忽然觉得自己很恶心,妓女很可怜,不和她上床的霍尔顿;怀念那个想装成哑巴隐居,不想和任何人客套废话的霍尔顿;怀念那个被当做精神病人治疗,却依旧不想向世界投降的少年霍尔顿。《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从这部书开始,阅读外国小说成为我长久的爱好。无论以后在哪里,多么苍老,做什么,对世界始终保持好奇与探索欲,有一颗少年之心,不要让心中的霍尔顿死去,才是人生中最美好重要的事。
《只有医生知道》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张羽医生写的,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并且仔细的写了从受精卵开始到生孩子中间的过程,以及会出现的病症,这个书老少皆宜,年轻女孩看了会学会如何有效避孕,宫外孕的特征以及引起的严重后果,再到分娩时孕妇及家人应该注意的事情,再有关于子宫肌瘤等问题的描写,让女孩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脆弱的子宫,中医学上的说法可以称这个为治未病的书,同时,叙述了女人生孩子之不易,男人看了会懂得女人的不容易,更加的爱自己的老婆,只有医生知道,女人的一生有多么不容易,女人背负的繁衍生息的本能,原来真的是上帝对于夏娃的惩罚。
余华的《活着》。大一的时候才看到这本书,虽然之前看过翻拍的电影,但是书更有感觉.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我早上7点多起床,没有事情做,就打开了这本书;书的章节很紧凑,我一直在看,边看边哭,一直在想作者怎么这么残忍,把主人公写的这么惨,再看到主人公唯一的外孙死去,我真的是忍不住嚎啕大哭,看完这本书,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倒霉的时候不会很惨,有人比我还倒霉,忍一忍,咬咬牙就过去了,一定要坚持住,更好的领悟了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会努力的活下去,每天的努力的活着。
《挪威的森林》开头那句话能记一辈子,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翻开书的时候还挺奇怪的,越看越能体会到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别人是什么感受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村上写这本书的初衷,可能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小说吧。但我看完之后印象很深。和主角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人都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死去,留给这还在世上的人一个个无比清晰的祭日。书里涵盖了各个方向的思想和哲理。交友的时候、失去的时候、得到的时候、迷茫的时候、甚至做爱的时候。
永远是《百年孤独》。奥雷里亚诺飞快地翻阅译出羊皮卷上的文字的同时,群声嘁喳,时光在流动也在停止。马孔多亡灵的声音、命运之神的低吟、天竺葵的呢喃、红蚂蚁啃噬地基的沙沙作响一时混作一处,接连涌起又不断消退。这镜子之城、蜃景之城在纸页翻飞中被时间的无机切割肢解为苍白的碎片,在爱与孤独中死去。这时才明白,横亘在爱与孤独之间的是死亡,而也只有死亡将它们紧紧联结。
要说只能一本书的话,我想我会留矮大紧的《如丧》,提醒自己失了可能的美好大学生活,再不能错过可能的诗和远方。说些不着调的话挺惊讶于他那个时代的中国一流大学竟然那么有…奋进…的气氛;不过抱怨没啥用,说个ZZ争取的话,还是给自己立一个五年计划的小目标,做好自己。才能有以后的小确幸。而不是等着丧失必然离去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