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是相对美而言的,而美的艺术必是真的善的。所谓“丑书”是以假恶为标志的伪劣书法艺术。丑书有两种表现: 一是”根底浅”“腹中空”;另一种是“能写美而故意写丑”,以此博取关注。后者更为可恶。赵孟頫论书法: 笔法不精虽熟犹生,字形不妙虽善犹恶。不管主观故意还是客观无能,他反复强调用笔、字形的极端重要性。就连傅山“四宁四毋”,也是强调“两害相较取其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丑书者往往曲解)。其实,不论日本的井上有一,还是中国的xxx,其丑书理论极其脆弱、吊诡,他们虚构的大厦妄图建立在沙滩之上,岂不荒谬?一切传统、唯美、实力派书法家,对丑书嗤之以鼻侧目而视,就连民众都由衷的反感厌恶。正是: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薦福碑。
字形结构故意扭曲,不以传统名家书法的碑帖结体为根基,何无笔法基础,胡乱创新,以吸引眼球为能事,面目狰狞,结体怪异,无章法可寻,让人看不懂写的什么玩意。像沃兴华之流,属丑书之列!
脱离了书法的章法规范,而又没有大众审美需求,不被大众认识或人为制造的变形字就是丑书,这种所谓的字与传统文化和大众审美理念背道而驰,是个别人以创新为名,以扭曲的心态,以无知和肤浅的大脑,为满足自我所制造的另类字符,而又往往以大众不懂艺术为托词进行掩盖,无论丑书还是荒唐的乱书,它已完全不属于书法的范畴了
只是以书写方式和执笔方式的夸张,还有字体的极度夸张变形或者做象形为主要形式。这种才是真正的丑书,没有意义的丑书。
书法的美到了一定高度,在普通人眼中反而会觉得丑;因为人家作者的眼力上去了,而普通人的眼力却没上去。
丑书的出现是基于人们“思变”的基础上形成的。丑书的特征是不按规律变化,更不是循序渐进地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