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金寨县和霍山县,其中金寨县齐头山一带所产的"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
六安瓜片具有消炎杀菌、明目、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防龋防口臭、抗疲劳、止痢、醒酒 、抗衰老、抗辐射、抗癌、延年益寿等功效。还具减肥、美容的功效。
一是干茶评赏。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茶汤评审。闻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望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品味: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观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六安瓜片口味清淡,贾母不喜"六安茶",可见其不喜欢绿茶。而老君眉产于福建,属乌君山茶,香气浓郁,较之于六安更为名贵,是茶中珍品。说到这里,顺带提及一句:饮茶和饮酒相似,都是有"度数"的。一个人初入酒场,顶多是啤酒、红酒,几杯便醉。日后酒龄长了,酒喝得多了,再喝低度酒便觉得没滋味,非要五粮液、二锅头才能解馋。茶也是一样,刚开始喝茶,清淡的绿茶还能品出韵味,日子一久,"茶量"大了,就非得乌龙茶等浓香型之类才能够压得住味觉,年纪越大的人越喜欢浓茶,就是这个道理。
六安瓜片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绝非浪得虚名!现在各产茶区产量增大、茶树品种和制作工艺也分成了很多,瓜片也不例外!目前瓜片产地分内山和外山、茶树分当地土种和外来早茶品种、工艺分手工和机制!正宗内山土种手工瓜片干茶扁平似瓜子状(瓜片此名与西瓜无任何关系)干茶香气浓郁纯正、茶汤色泽明亮、茶汁鲜爽饱满醇厚且不苦不涩、回甘明显,很多茶客喝过正宗古法制作土种好瓜片后就会情有独钟、喝其他绿茶都会觉得茶汤淡薄了点的。
产于安徽六安等地的六安瓜片是著名的绿茶品种之一,有清胃消食功效,在明清时候享有盛誉,明初便是朝廷贡品,备受豪门富户追捧。作为贡品,六安瓜片是不对民间流通的,只针对朝廷显贵们供应,所以显得尤为珍贵,直到清末民初,六安瓜片才开始出现在民间的市场上。明代许次纾《茶疏·产茶》上有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名茶《红楼梦》里关于喝茶最经典的一段就是贾母一行在妙玉的栊翠庵里那一段(详细见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里面妙玉拿茶来给贾母喝,贾母马上说“我不喝六安茶”,妙玉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这里提到的六安茶即是六安瓜片,因为贾母是老人家,肠胃不好,所以不喝绿茶,而瓜片恰是绿茶的极品。
六安瓜片在十大名茶中排行第五,属于绿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