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的朋友们里面有各种大作家、思想家、艺术家和....段子手,但我,真的,不需要第一时间知道他们都在干什么。真的不需要。但这不代表我不爱你们...嗯。正因为我们没有了平时的点赞之交,我们才有动力真的找时间坐下来喝一杯,好好聊聊。
掉朋友圈后,有时候缺少了和员工/同事互(tu)动(cao)的机会。此外,在这个没了谁都能转的世界,提醒一下他人自己的存在性还是有必要的,主要是为了工作(一个借口)。所以,偶尔发发有信息量的朋友圈还是需要的。
发个东西,还要思考哪些人可以看,哪些人不能看,搞一些朋友圈分组,还要把某些人设置成『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而且当你发了个东西没人理,你会难过,当太多人理,也会疲于应付。
手机嘛,就应该做回它本来的样子,能够和朋友保持联系就好,把人搞的焦虑浮躁,就没啥意思了。关注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可能比关注朋友圈来的更值。
在和好朋友/熟人/陌生人对话或见面之前,可以(稍微功利地)浏览一下他/她之前一阵的朋友圈,这样可以给你们的对话提供一个共同的语境。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意识到你的生活对他人毫无意义。的确如此,你真正关心的人只有那么几个,那么真正关心你的,也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