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开始的时候,设计师做好了基本的秀场服装之后,要casting找模特。在确定了模特之后要fitting试装,扎到适合模特风格的服装确定妆容并拍照确认。在此期间直到走秀前,都会有设计师们调整衣物。在秀场开始的两个小时之前,后台的化妆师会先到位。然后模特会陆陆续续的赶到,开始上妆。然后前台看秀的宾客们也会陆陆续续到达,门口的保安要筛选,秀场内的杂志和摄影师们要拍照。大概就是这样。近几年开始流行秀场直播,所以同时还有直播人员在忙活。奢侈品牌的顶级设计师们正深刻面临这种前所未有的选择与压力,他们必须把注意力从对服装本身的关注延续到之外太多的东西,尤其社交媒体。在本季的各大时装周上,“为社交媒体办秀”这一概念几乎已成品牌共识。虽然就在半个月前,Lavin的创意总监Alber Elbaz宣告了离职,但是他在离开前的最后一季Lavin16春夏时装秀上,他还是尽责地把秀场当成剧场,在设计系列时完全围绕Instagram、影像制造这些概念。Alber Elbaz内心的纠结我们无从得知,但他这一季的主题是“宣言”,也许可以看作他试图突破设计师们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种种困境。其实很久以来,Alber Elbaz就表达过自己对行业总体发展方向的某种不适。他曾经说过,“我们设计师本来是裁缝,有着梦想、直觉和感受”,后来“我们成了’’创意总监’’,所以我们必须去创造,不过大多是进行指导。现在,我们必须变成形象创造者,要引起轰动,确保照片拍出来很棒,画面必须惊人。”这样的困惑同样出现于另一位广受关注的设计师Raf Simons身上。在Alber Elbaz发表离职声明的前6天,Raf Simons宣布离开迪奥Dior。而在他离开Dior的前几天与时尚评论家Cathy Horyn的对话中也谈到:当一年要做6场秀,而每个系列不过三周时间,时装变成了道具。面对不断变化的时装创意系统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大众时装消费,接受或者拒绝。
日程的安排可谓是时装秀至关重要的事情,这个是时装秀进行的前提,具体时间都要提前确定,然后去做相应的服装,场地,模特等的安排规划工作。观众中如果有名人出现往往能增加设计师的口碑,也能让时装秀获得更多媒体关注和报道。第一排座位是留给重要来宾的专座,也许正因为如此,设计师们才更偏爱U型台,这种形状可以留出更多前排座椅,摄影师也会经常把观众席头排当作拍摄对象,它是走秀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V.V.I.P们则会被安排在第一排最好的座位中,比如直线走秀台后侧向外的2/3处,这个位置非常有利,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看清每件服装的前面与后面。
设计师们要和造型师一起为时装秀确定整个系列服装造型,由这些造型来撑起一场秀。发型与定妆试验也是时装秀的一部分,发型师、化妆师会和设计师与造型师合作,确立时装秀的个性。设计师和造型师还要同制作人与技术人员一起确立秀场布景、气氛与音响。还有就是要挑选最适合设计师风格的模特。之后要进行试衣,让模特尝试每一种造型的衣服,并根据他们的身材修改服装。试衣包括一个轮换环节,在这个环节里确定各种造型的出场顺序,试衣是在走秀开始的前几天进行,二次试衣是在走秀开始前几个小时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