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元素的复杂堆砌。专家做过“体会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受众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观看广告内容的每一个细节。这就要求广告,尤其是平面广告设计应尽量简化诉求信息。而现实是,不少广告作品试图利用丰富的设计元素、复杂的创作形式,营造出一种神秘感,或强迫性融入一定的文化符号,以期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或品评欲,可往往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元素复杂堆砌的泥潭。这样的误区具体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冗长的文案。广告设计者用大段的语言来描绘产品或是与产品毫不相关的内容。这种期盼通过意境的营造,达到为产品增加神秘感和文化内涵的方式在现代的报纸、杂志广告作品中比比皆是,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二是图形、元素的复杂堆砌。平面广告中“图”总是占据广告画面的大部分或整个画面,故而图形、图案在广告画面中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很多广告作品只是通过图形、元素的复杂堆砌来完成,这样的设计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陷入混乱的状态,使消费者不知其所以然。基于此,平面广告的图形设计就不能太繁琐,不要苛求面面俱到,而应该突出主要的诉求信息,做到简洁独特,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把商品信息传达出去。事实上,一幅好的平面广告作品完全可以通过一两个简单的图形、元素传达主题,简约直接的图像反而更适合受众的观看特点,效果也会比较显著。
盲目追求国际化设计风格。在品牌包装方面,很多企业,即使是在境内市场营销,也断然放弃本土特色,一味追随“国际风格”。这样做通常是舍本求末,营销效果大打折扣。中国元素的发起人、梅高广告董事长高峻先生,曾经非常尖锐地指出中国广告设计界的怪现象,“在广告界有一种现象,就是不相信自己的东西,认为我们不是现代化的正宗,就连一些搞学问的人也觉得本土化的东西不正宗。这种不自信导致我们要搬用洋人的一套模式,却又不能得其精髓。在中国,广告市场沿用的都是西方标准,没有一样是中国自己制定的。”凡凡设计总监认为,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这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因此,重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合理地将其运用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以此来增加产品和企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也是为什么凡凡会利用本土文化并结合本土商品市场,将策划重点放在企业品牌营销上,且希望通过本土文化引领时尚潮流的原因。
广告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与营销目标相对应,广告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开拓性目标。这种目标主要应用在产品的导入阶段,目的是将新产品、新功能、营销组合的新变化等信息尽可能地向目标市场传递,以期建立初步的需求,开拓市场。有这种目标的广告通常希望以新的观念、新的形象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二)强化性目标。当商品经过长期销售,已逐渐为人熟知时,广告的目标就转变为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让目前的消费者相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因为大多数用户已经不是首次购买该产品,广告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提醒消费者,促使其继续购买。
广告的误区:大创意不能坚持。可以延伸的好创意是大创意,不可以延伸的创意是小创意,虽一“大”一“小”之分,两者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万宝路用牛仔做形象坚持了五十年,绝对伏特加年复一年坚持表现它的瓶形。而我们很多企业不用说十年、八年地坚持一个大创意,甚至一年都坚持不了。发现了大创意却不能坚持,实在是可惜。更糟的是,大创意不能坚持会带出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广告调性也就不可能得到坚持,最后一堆广告之后,品牌成了个五花脸。
把广告目标当作销售目标。广告目标不是销售目标,而是信息传播目标。比如说,在三个月内让一个新牌子的饮料在北京的认知度达到50%;在六个月内,让上海70%的家庭主妇了解一种简便快捷的新牌微波食品诞生了,等等。单个广告是否达到信息传播目标,可以通过广告调研来确认。如果达到了传播目标,可以推断销售目标从中受益。策略诉求和表现形式说变就变。排毒养颜的诉求坚持说了多年:排除毒素,一身轻松。它成功了。西安扬森的表现一直坚持打比喻的方法:易蒙停,用关不住的水龙头作喻;达克宁,用拔草作喻……它也成功了。经常更换策略和表现形式的品牌也绝对是很难成功的,至少更换本身说明你的策略和表现是不成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