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otype 的整体效果很不错。但作为一个精巧的黑白 logotype,可以再多做一些像素水平的优化。比如西文的细线不实(且黑度不一致),中文的抗锯齿结果也还有一点浑浊或不匀称。期待看到 @2x 版本的 logotype 图片,肯定会很美。刚看到中文版 logotype 设计者 @Julius Hui 在 Facebook 放出的设计图 [1],感觉最后由 NYT 一方完成的像素调整有点失误。比如,笔画顶端的尖角完全被抹平了,就像手误切掉了一像素,字体风格大变(内页的横版 logotype 就没有这个问题);「中」字竖笔底端的方向变了。中文黑度也过大了一点。CSS font-family 写得很乱,这体现出不重视字体排印。我遇到了「Arial」、「Helvetica, sans-serif」、「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Arial, Helvetica, ’Heiti SC’, simsun, sans-serif」、「"Heiti SC", simsun, Helvetica, sans-serif」、「serif」、「Georgia, ’Heiti SC’, simsun」、「Georgia, ’Heiti SC’, simsun, serif」这么多种 font-family。似乎其实应该规整为两三种。对于这么复杂的页面(光 <head> 里就有 10 个 <script>),其实完全可以根据 UA 来分别为 Windows 和 OS X 指定 font-family 了。建议为 OS X 提供类似「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的 font-family,或者就不要强制中文字体。不要让 OS X 用户满眼都是华文黑体了,尤其标题。而且等 Mountain Lion 普及了,在 OS X 这边有更多自带字体可以用。#header>h2 挺丑的期待换上预制的图片
对于这么复杂的页面(光 <head> 里就有 10 个 <script>),其实完全可以根据 UA 来分别为 Windows 和 OS X 指定 font-family 了。建议为 OS X 提供类似「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的 font-family,或者就不要强制中文字体。不要让 OS X 用户满眼都是华文黑体了,尤其标题。而且等 Mountain Lion 普及了,在 OS X 这边有更多自带字体可以用。#header>h2 挺丑的期待换上预制的图片……文末显示译者等信息的 div.authorIdentification 居然用了 italic。中文自动斜体的丑陋世人皆知,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编辑分不清全角和半角字符。比如一篇文章在边栏里的标题是「K先生、城堡和民企」,到正文页面就变成「K先生、城堡和民企」了。另一篇从「梦想与现实:两种时尚摄影师」变成了「梦想与现实:两种时尚摄影师」。编辑对空格没有意识。虽然我一直鼓吹在中西文之间留空格,不过不留空格也不会让我多么不满意——但如果一会儿留、一会儿不留,括号两侧甚至常常一边留、一边不留(比如「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 坚持己见」),这就很搞笑了。这些事情用正则表达式就可以统一吧?对于西文人名的注释,我建议用中文括号,而非现在这样用西文括号(又还搞不定空格问题)。
首頁跟從nytimes美國的排版,如Rex所說,結構清晰,條理清楚。我想日後的改動也需要跟從美國/環球版本的變動。不過標題與簡短內文層級分別來得不夠英文版的明顯(主要是華文粗黑體不夠粗之故),若果加大些少層級分別可能會更好讀。此外中文版網頁的Georgia字間距較英文版少,這點是很想知道原因的。行距恰到好處。NYT的新聞一般都頗長,現在的設計行與行間不會太闊,讀起來舒適。內文版面可以考慮「齊頭齊尾」的排法,整篇看上去會較美觀,也較適合以中文為主體的文章。我的原提案標題是較小,整個標題的上下留下更多空間,令標題不會有太緊逼的感覺;現用的標題中文是先框線化後再做優化工作(由NYT負責),粗度我字款和原設計有出入。我想這部份日後有改善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