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中国俗称“的确良”。涤纶又称特丽纶,美国人又称它为“达克纶”。当它在香港市场上出现时,人们根据广东话把它译为“的确良”这一家喻户晓的名称。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涤纶纱线或织物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涤纶是三大合成纤维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价格也比较便宜。再加上它有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挺括、易洗快干等特点,为人们所喜爱。涤纶纤维面料的种类较多,除织制纯涤纶织品外,还有许多和各种纺织纤维混纺或交织的产品。涤纶,学名聚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简称聚酯纤维。国外称之为特丽纶(Terylene)、帝特纶(Tetoron)、帝达纶、达可纶(Dacron)等。涤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合成纤维,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合成纤维,1953年开始工业化生产,2008年中国化纤总产量为2404.6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1%,其中涤纶达2004.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2.5%。此后涤纶生产仍呈现上升趋势。洗衣店收洗的衣物中涤纶及涤纶混纺织品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洗衣员工应该对涤纶有较多的了解。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是化纤面料的原料,它本身不是一种面料,涤纶是以前的名称,学名叫聚酯,全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邻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强力比较好,耐磨禁穿,色牢度非常好。但是吸湿透气性不好,不适合做内衣,适合作为混纺原料或者外衣面料。
涤纶纵面平直光滑,截面为圆形其耐酸不耐碱。因涤纶大分子中的酯基在碱液中要发生水解强伸性和弹性:其强度高、伸长大、弹性回复性能好。按加工的不同,涤纶有高强低伸、低强高伸等类型。但也由于他的强度高、伸长大、弹性好,所以耐磨性优良,仅次于锦纶。此外,它的尺寸稳定性也很好。
涤纶面料具有以下特点:
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
涤纶织物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不过洗后极易干燥,且湿强几乎不下降,不变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
涤纶是合纤织物中耐热性最好的面料。具有热塑性,可制做百褶裙,褶裥持久。同时,涤纶织物的抗熔性较差,遇着烟灰,火星等易形成孔洞。因此,穿着时应尽量避免烟头、火花等的接触。
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尤其是在玻璃后面的耐晒能力很好。几乎与腈纶不相上下。
涤纶织物耐各种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都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不怕虫蛀。
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式 [-OC-Ph-COOCH2CH2O-]n,故也称聚酯纤维(PET),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H(OCH2CCOCO)NOCH2CH2OH,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8000~25000左右。实际上,其中还有少量的单体和低聚物存在。这些低聚物的聚合度较低,又以环状形式存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通过直接酯化法制取对苯二甲酸乙二酯9BHET)后缩聚而成。从涤纶分子组成来看,它是由短脂肪烃链、酯基、苯环、端醇羟基所构成。涤纶子中除存在两个端醇羟基外,并无其它极性基团,因而涤纶纤维亲水性极差。涤纶分子中约含有46%酯基,酯基在高温时能发生水解、热裂解,遇碱则皂解,使聚合度降低;涤纶分子中还含有脂肪族烃链,它能使涤纶分子具有一定柔曲性,但由于涤纶分子中还有不能内旋转的苯环,故涤纶大分子基本为刚性分子,分子链易于保持线型。因此,涤纶大分子在这一条件下很容易形成结晶,故涤纶的结晶度和取向性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