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事珠宝翡翠行业。简单说说这些年个人感受。珠宝行业可以说是一个传统创新的行业与互联网时代的博弈。首先珠宝不是刚需的,需要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慢慢积累人脉客户,做成传统老店。这些年互联网的冲击,珠宝大单商品网上不敢成交,小单商品假货多,直播间坑人的现象,仿款比比皆是,传统的匠人手艺难以市场化。加上市场有些热钱(特指不正规的渠道黑钱和新人进入行业洗货把价格炒高)导致市场比较混乱。总之路漫漫其修远矣,把中国5000年的匠人精神传承下去就是珠宝精神。冬天过了春天还会远吗?行业总有规范化的一天。
我是在珠宝行业做市场营销的,看似只要规划好预算,找各大明星代言合作,或者各种热门IP剧和电影合作一下,再各种投投广告,就能把自己的品牌声量或者产品轻松推广到市场了。还能顺便见识各路明星和名人等。但这些东西的背后是需要有一整套完整合理的营销策略思路,以及对各个渠道的精准把握,另外公司本身的定位和品牌调性,如何邀请明星,如何和IP合作,如何确保投放之后的内容引起预期的效果,都是需要一整套市场调研及对整个行业及同类品牌的精准把握才可以的。
外人看珠宝行业,参考X大福,X凤祥等等品牌店,以及XX会所。就是风光无限,高高在上的感觉。真正做珠宝的人都知道,尤其是靠近上游的,跟民工没区别,想卖高货,一样要应酬装孙子。每天搬石头,裤子都磨破了。当初也是因为珠宝的高贵气质,才入了坑。也是以为做玉石的,每天都是围着冰种,帝王绿的石头转。实际上,每天搬的石头,大部分都是绿一点的石头罢了。当然啦,虽然平时搬石头跟民工没区别,不过当客人结缘了喜欢的宝贝,内心也是十分开心。
真正做这行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坚持;坚持的力量在这行来说特别重要。无论是做销售,行情不好的时候真的特别难熬,毕竟珠宝不是必需品;设计,中国珠宝的设计可以说还只是非常基础地起步阶段,中国的设计也常面对很尴尬的境地,很多设计师认为自己做的是art,但商业社会又如何保持设计爆款和销量,然而艺术只是something for me,而设计是something for me,这中间没有平衡,而绝大部分人却在寻找平衡。
珠宝很多种,我做翡翠的。主要是投标石头,然后切啊,加工啊,到成品批发。现在大行情不好,成品价格下来了,石头又降不下来,有点面粉比面包贵的感觉。会讲故事打门面的人还可以借货剁剁外行人,而实打实战的只能用火中取栗来形容。其他的说多也没用,隔行如隔山,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容易。勤劳刻苦,多思多虑,赌石在人,成事在天。
珠宝都是关于美,接触久了你的品味很容易在这行潜移默化地提升,而珠宝在艺术品类里只是一部分,为了有更多的谈资,其他瓷器、字画等也都必须有所了解,文化修养的提升也在一点点累积。而在参加拍卖会酒会各种展览后你更加发现,身材管理的重要性,毕竟上镜的机会如此多,怎可容忍自己那么臃肿,所以健身成习惯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