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上赞誉某位皇帝(简文帝?忘了)有仪态的时候,说了一句:暑天也穿着衣服,从不光膀子。其实古人避暑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躲在家里光着膀子吧。不要把古代想象得多么凉快。古代也有夏天,古代也有气候突变,古代也有大城市,人多了一样热岛效应。再看看古代的通风,看看古代的衣服,能不热么?看看古代的记载,多少关于暑热的,甚至烤焦了庄稼烤死了人。要说没有人的史前时代,那不更凉快?但是很多强壮的动物也是热死了(参考现在的非洲),看来也没多凉快。
当年我外婆家住的还是土胚房,就是夯土建造的墙,夯土墙至少半米厚,能极好的隔绝外界的冷热空气。无论夏冬气温都比较恒定。所以冬暖夏凉。有个朋友老家是陕北农村的,他爷爷奶奶至今住的窑洞,窑洞里真心凉快。我有年在那还住了几天,三伏天晚上睡觉得盖被子。
清宫剧里经常有一个情节,夏天皇上和娘娘们觉得热的时候就派人去冰窖里取出冬天储存的冰块,放到一个大的容器里,然后让宫女太监们站在对面拿着摇扇把冰块散发出的凉气扇过去,给主子们纳凉。我一直觉得,这种感觉一定比吹空调爽多了。
小时候是没有空调的,电风扇都是稀罕物,那时候的生活节奏没现在快,天气热我们有各种法子,比如打赤膊到池塘、小溪泡水,比如吃井水泡过的西瓜,比如到大树下拿把棕叶扇等风来,比如在室内躺竹床上夏眠,晚上拿个席子就睡在楼顶上。
我的爷爷奶奶,以前住平房现在住小区,夏天热的要死,但他们连电扇都不开!不热,手里拎着扇子,但一天也扇不了几下。好说歹说强行安上一空调,您猜怎么着,还是不开!不热,就是不热。最恐怖的是,凉席都给撤了。很惭愧俺没这实力,空调温度高点都一身汗。
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都有井,大概弄个管子插入井里,另外一头通屋子里,通过管子的开口大小控制冷度,全开的管口(拳头粗),低到穿短袖都不太受得了,其实挺怀念这玩意的,纯静音,纯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