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子弹的材料是铜,其优点主要在于延展性好,有一定的强度。铜质地较软,同时延展性好,在击发高压高热时可以有少许扩张变形,气密性好,且不会裂开铜材金属润滑性优良,抽壳时阻力小,无需润滑,断裂卡壳的几率极低。铜不易生锈,易于保存。铜延展性好,易于加工,同时硬度适中,较容易变形,击中人体后变形翻滚,造成的伤害更大。多数是铜合金,不易生锈。
相比于铁或者钢,铜本身是一种金属"润滑剂",有利于顺利抽壳。铜的导热性能很好,比热较大,可以在抽壳时带走大部分热量,降到弹膛的温度. 用铜做弹头壳也是因为其延展性好,而且比铅有更好的强度可以嵌入膛线并跟随旋转.为了提高存速能力,增大弹头的比重,弹头内部使用的是铅而不是铜。
子弹所使用的也不是纯铜,而是黄铜(铜-锌合金).黄筒的优点主要在于延展性好,有一定的强度,并且比钢更耐腐蚀. 此外,延展性好对于需要多道拉申工序的弹壳制造来说,可以提高精度,延长模具寿命.。在发射时,延展性能好的弹壳可以紧贴弹膛,起到气密的效果。
铜的摩擦系数相对较低,在几十年之前的冷战期间,就算是生产钢壳,我国以及苏联都会在钢壳外覆一层铜,一是防锈,二是增加子弹的顺滑程度,不至于卡壳。并且由于钢本身材料就会较硬,所以对枪械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磨损,自然的包铜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保护钢制枪膛。
铜延展性好,易于抽壳,所以子弹就不用做成锥度很大,而是近乎直筒,弹夹就不用弯得很厉害,据说直筒弹理论上精度也高于锥度大的子弹。而钢壳弹则因为其金属性能,钢壳为了不被拉断,就做成锥形,这导致供弹可靠、精度下降。
铜壳子弹意味着高质量高水平的子弹,在精度与材料上都是非常具有优势的。毕竟在火器快速发展的这100多年来,人们试过了钢壳,试过了铝壳,试过了其他各种奇奇怪怪的口径,最后留下的都可以说是精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