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并非是读书无用论。是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了,媒体,报刊,互联网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可以说世界就在你的眼前,只要你手指轻轻一划,那一方面知识都能尽收眼底,所已便狭隘的认为没必要再去苦苦读书了,其实这是个误区,那样确实也能轻松学习到一些东西,但是要想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宽,终究还是离不开读书,借用网友的一句话:读书不悟是为痴,读书能化是为贤。
对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知识是最不稀缺的,而是最容易获取的。越难得到你会越珍惜,越容易到手你就会无视它,所以就我认识的,不爱读书的年轻人真的就一点书都不看,他们更依赖社交媒体或者一些新闻App提供的信息;真的能沉下心来看书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大家既然都想着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挣钱,那么为什么不读一些对挣钱有用的书呢?
因为人生活需要钱,读书也是为了挣钱,现在普通大学毕业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没有关系,供应他花了十几万,5年回不了本,我有一同学,郑大毕业,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北京当程序员,工资4500元,半年转正,转正6500,我问他能吃饱不,他说撑不着也饿不死。他还是郑大毕业,要是三本大专,估计更低。
我们这个世界很奇怪,有正极必有负极,读书也在其中。物质层面。我们的生活一直在走向毁灭。意识层面。我们的生活一直在试图自救。物质主义者的追求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意识主义者的追求是怎么安全怎么来。所以,常读书的人可能比不常读书的人危机意识强一点,活地累一点。不常读书的人比常读书的人人生意义弱一点。
读书的话,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是没有用处的啊。从前只有靠寒窗苦读穷书生才能有出路,如今却已经有了别的路了。打游戏也好,搞体育也好,直播也好,唱歌跳舞也好,画画也好,人各有志,你能逼迫人家去读书吗?他们的专业需要技术,而非文化水平了。
现在大学生认同的应该不是“读书无用论”,而是“读死书无用论”,想我们那时候读书都读什么,都读一些很正常很大众的教科书,而且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电子书什么的,如果有课外书的话,大家都是争着抢着看的,因为那时候知识是稀缺的。





